钱并不是建盏的标尺,建盏的艺术投资价值
奔放豪爽的唐人也有极其严格的一面,它们有严格的宵禁制度,而茶更多是上流阶层的玩意,而盛茶的容器更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吃茶的容器被称为“瓯”和“碗”;看似拘谨而中庸的宋人却与之不同,打破宵禁制度,让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而茶也逐渐流行于市,斗茶之风更是风靡全国,自上而下的饮茶风气带起一轮又一轮的狂潮,对盛茶的容器更有多种的规格和规范,其中以吃茶容器改名为“盏”。 从工艺造型上的设计来看,宋人针对茶的不同工艺,斗茶的循序渐进,喝茶的差异化来区分,会有不同的标准来设计,其中接近斗笠状的造型更是成为盏的主流。“建盏”也不过是众多盏中的其中一个品种,一个生产于建安,黑瓷茶皿。在宋人诗中,“有金黄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的放肆飞扬;也有“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的小情调;建盏在宋人的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这个时候的它,不仅仅只是一个茶皿,更多时候是承担着一种社会文化,乃至当时社会的精神文化承托。 然而,自古以来优胜劣汰的不变法则也决定了建盏不会随心而欲地发展。斗茶的风气伴随着宋朝的灭亡而随之消散,作为斗茶的主要核心的建盏也因此而缺乏市场,逐步成为无人问津的产物,曾经盛极一时的茶皿也因此逐渐消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今日更多的文物出土以及史书的翻阅,从而重新挖掘出建盏的生产工艺。过去,建盏对于人们来说,只是一种文物出土的藏品,代表的更多是一件藏品的经济价值和价格符号。但是自从2014年香港宝港国际拍卖行率先引出鹧鸪斑建盏的拍卖封面,这一种神秘而带着低调的华丽,精美而带着独特的个性,更是得到世界藏家的青睐,也从此揭开了建盏的神秘面纱。 人们对它的认知,只是宋朝盛极一时的茶皿器物。但是这样的认知在建盏的生产技术逐步挖掘制造之后才发现,建盏背后的种种不可预知的因素。一个建盏的生产,它所带着的不仅仅只是陶艺师傅个人的生产工艺和经验,更多是对于自然因素的把控和建盏生产的随机性。 也恰恰是这样的原因,每一个建盏的生产都带着未知的风险,建盏的独一无二也决定了它本身的价值。从日本对于天目的生产,从而提出“天人”的禅宗茶道精神,到我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回归,这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就隐藏在建盏的每一道的花纹和斑点中。 建盏本身所带有的艺术价值,斑点和条纹组合的不可预估的自然排列,也给不少的绘画家和书法家带来新的灵感,在层次中找到顺序,在顺序中找到美感,在层层叠叠,色彩的演变中慢慢地寻找到规律和变化,这是我们目前通过人工所无法自动生成的。 也恰恰是因为建盏本身所带有的艺术价值和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让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一个独一无二的珍藏版的建盏,并不是一个价格符合所能够代表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文:盏事福建公众号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