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大学生,你们还收压岁钱吗?

2018-03-01 10:58:25 来源:福建法治报

所有权存在争议 不理智消费仍存在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1日讯   2018年寒假已接近尾声,春节压岁钱收支情况逐渐成为大学生谈论的热点话题。那么,大学生们今年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呢?有调查显示,50.93%的大学生收到压岁钱不超过1000元。其中,收到500-1000元最多,占24.32%;其次是100-500元、1000-1500元和1500-2000元,分别占22.75%、16.17%、10.16%;此外,有3%的大学生压岁钱超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则发生在2016年的女大学生起诉父母返还压岁钱的案例重新引发人们关注。

【案例回眸】

女大学生起诉父母索还压岁钱

云南女大学生小娟的父母因感情不合,于2010年11月协议离婚,小娟由母亲抚养。离婚后双方又因对小娟的抚养及婚后财产分割等问题多次对簿公堂,导致相互矛盾和隔阂不断加深。2016年7月,小娟考上了昆明某大学,但其父母因矛盾和隔阂太深,双方都不愿主动承担小娟上大学的费用,小娟为学费、生活费犯起了愁。无奈之下,小娟的奶奶出面想办法凑够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小娟才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报到。后小娟在奶奶的支持下,以要求父母返还压岁钱交纳大学学费为由向安宁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6年11月,安宁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承办法官了解到小娟父母将双方多年来的矛盾和隔阂转移为不愿意支付孩子的学费,导致小娟不得已以要求返还压岁钱为由让父母为其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事实。据此,法官认为“一判了之”并不能尽快解决小娟的燃眉之急,也无助于修复已经破裂的父女、母女亲情,遂确定了“释法析理,尽力调解、疏导”的办案策略。从法律的角度耐心细致地给小娟父母讲解现行法律规定。同时,从道德层面向小娟父母灌输父母子女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法、理、情相融合的调解,最终让他们心平气和地达成了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1500元,直至小娟大学毕业的调解协议。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近年来,除了小娟因压岁钱告父母外,还有一位奶奶因转走孙子4.5万元压岁钱被孙子告了,以及母亲取走3个孩子56万元压岁钱成被告的案例。而这些案例无一例外都是以家长返还压岁钱告终。

【专家热议】

压岁钱应是“意义大于实际”

有人认为,压岁钱越涨越多,不是好事,压岁钱本应该像广州风俗那样,给个几元几十元即可,这样孩子即便是自己支配,也都是小事,如果给孩子的压岁钱挺多的,高达几万元,麻烦可能就来了。可见压岁钱属于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压岁钱要回归祝福本义、象征地给,如此压岁钱也不会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认为,社会需要的是“孝顺的儿女”和“开明的父母”。儿女孝顺了,根本不存在因为压岁钱对簿公堂。父母开明了,也自然会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好压岁钱方面用尽良方。

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逢逢认为,父母为了孩子发展和成长适当处置压岁钱是合法的,孩子长大后以年龄尚小或未经同意向父母主张“压岁钱”,也同样违背了《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公序良俗,依法不应得到支持。

对于压岁钱的归属,不少网友认为,压岁钱从某种意义上是大人之间的“人情世故”。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压岁钱,自己同样也会“礼尚往来”。“其实,一来二去,都是这些钱。”有市民认为,这些钱就应该是父母的,而不是孩子的。

对此,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黄铖律师认为,压岁钱属于赠予财产,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受赠人,而非监护人。所以,法律上,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小孩并非父母。黄铖还表示,若受赠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根据《民法总则》第34条的规定,其监护人有义务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即父母帮助子女保管压岁钱。

济南中院也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法律性质解释说,法律上将给予压岁钱的行为定性为赠予,意味着压岁钱一经孩子接受,赠予合同便成立。

【来源广泛】 超半数习惯性收取

针对“大学生的压岁钱来源”这一问题,记者继续展开调查。

根据调查,大学生压岁钱78.97%来源亲戚,其次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分别有71.82%、58.08%和49.21%大学生选择。而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每年“习惯性收取”压岁钱的情况占51.36%,认为“没有必要收取”的占27.9%,还有20.74%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收取”。

在北京女大学生郑萌萌看来,压岁钱是一笔难拿难管的钱,也是一笔花不明白的钱。小学六年级,郑萌萌就开始和父母“争”压岁钱,好不容易成功说服父母,由自己保管压岁钱。上了大学后,亲戚们觉得她是成年人了,就不再给她压岁钱。对此,她愤愤不平:“压岁钱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心意。我还没有工作,作为一个没有开始挣钱的晚辈,应该继续收到压岁钱。”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大二学生闫阁告诉记者,她的压岁钱来源都是家人给的,亲戚给的很少。老家的习俗是:对于未成家的孩子,长辈们都要给压岁钱,成家以后的第一年还会有压岁钱,之后就没有了。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大三学生贾锦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收取压岁钱。她解释说:“咱们自己收的压岁钱,除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之外都是‘债’,都是由父母来还的。父母还得需要给其他家孩子压岁钱,互相往来。”

【消费调查】 投资、公益、旅行成热门

来自广东的朱正是北京一所高校大四的学生,自从上大学,他就一直在研究投资和理财。随着手机理财平台兴起,他便和父母商量压岁钱由自己保管,他会把钱放在一个手机理财平台上。“利息比银行高一些,还可以随时取出使用,很便捷。”后来,他又开始研究基金股票这些收益高的投资项目。朱正认为,压岁钱是一年来比较高的收入,用于投资,可以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

今年春节,大四学生潘宁总共收到将近5000元的压岁钱。潘宁家的传统是晚辈工作前,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晚辈工作有收入后,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潘宁将在今年7月毕业,这是她最后一次拿长辈们的压岁钱了。从上大学开始,她就将大部分压岁钱存起来,储蓄收益。今年,她主动将压岁钱拿出一部分用于置办家里的年货,“买了很多零食招待客人,年夜饭的食材基本也是用压岁钱买的,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感觉很幸福,也很有成就感”。在她看来,自己年纪小的时候没有理财概念,交给父母保管是比较好的选择;现在长大了,拿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后,该花的时候要慷慨拿出来,不该花的时候就不能乱花。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22%的受访大学生将压岁钱“用于旅行等娱乐项目支出”,“用于投资理财”的占6%。

大一的李琦用自己的压岁钱,帮助了一群流浪动物。李琦非常喜欢小动物,他的朋友圈里几乎都是和小动物的合影。2017年,李琦认识了几个救助流浪动物的志愿者,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流浪动物提供食物、饮用水、取暖物品等生活必需品和集资帮助流浪动物打疫苗、节育。在这些志愿者的影响下,他把2018年收到的一大半压岁钱用于帮助流浪动物,还购买了大量狗粮寄给了他信任的民间组织。他说:“上大学后,长辈们几乎都不给压岁钱了,只有奶奶和姥姥会给我。我一直想做关于救助流浪动物的公益活动,今年的压岁钱正好能实现我这个愿望。以后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有一份力出一份力。”

大年初六,河北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黄明开始准备前往马来西亚旅行的行李。黄明认为,过年期间收到的压岁钱,是非常合适的旅游经费。黄明在大一寒假游览了苏州、杭州,大二寒假在厦门度过,黄明非常满意自己的安排。“我非常喜欢旅行。以前学习太忙,没有时间,现在暑假和寒假都是旅行的好机会。压岁钱用于旅行,也算是花得其所。”他说。

大学生需提高“财商”

来自新疆的大学生李盈盈今年收到了3000多元的压岁钱,她打算存进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保管。关于压岁钱,她有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

以前,李盈盈收到压岁钱后总是冲动消费,看到什么喜欢的就马上买,半个月之内就挥霍一空。大一时,她用压岁钱在网上买衣服和鞋花了近2000元,加上买化妆品,基本将压岁钱花个精光。冲动消费后,她后悔不已:“仔细想想,这些东西我也不缺,甚至有的买多了压根没用,现在还囤着。”

现在,李盈盈长了记性,她决定有计划地消费,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不挥霍浪费。“我以前没有存款,现在自己长大了,自制力也强了一些,希望能好好理财。我打算把压岁钱存起来,平时也节约一些,再找一两份实习或兼职,争取读研究生的费用由自己多负担一些,给父母减少压力。”李盈盈说。

汪子越是上海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每年过年她都会收到 5000元左右的压岁钱。尽管她已经在实习,家人仍把她归到“小孩子”一类,继续给她压岁钱。“我每年收到压岁钱都很开心,觉得自己有一大笔钱,每次花一点儿无所谓。但是,每次都在不知不觉中将压岁钱很快花完。”她认为自己自制力很弱,每年自己支配压岁钱是“恶性循环”,不利于理财能力的培养。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2014级班主任常昕认为,大学生自己管理压岁钱一定要有所规划。要结合自己实际需要和生活情况,把压岁钱用在让自己开心、有所收获的地方上,做到有针对性的消费。而且,要懂得适度消费,学会节约,不能纵容自己盲目消费的习惯。

她提出一些理财建议:“大学生可以找一个利率较好的银行开通理财账号,进行较为稳妥的银行理财。平时养成记账的习惯,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消费区间,在一定范围上下消费,避免不理智消费。”

(综合中国青年网、中新网、浙江在线、成都商报)

观点采撷:

私吞压岁钱涉嫌违法

◆从法律上来说,长辈赠予晚辈的钱,所有权归受赠人所有,即使父母赠送给自己孩子的钱,只要赠出去了,就是孩子的了。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家长一定要向孩子说清楚:收上来只是为其保管而非没收,钱还是归孩子支配和使用的。

父母挪用孩子的压岁钱是有违法律的。所以从法律上来讲,用孩子的压岁钱给自己买名牌包或粗暴地据为己有是有错的。不到万不得已,尽可能不要动用这笔钱;要用也要从保护孩子的利益出发,尽可能用在孩子身上,用到孩子最 需要的地方。如用于孩子学习、购房、结婚、献爱心或资金保值增值等。

——胡建兵(红网)

◆孩子压岁钱的定性在法律层面上,显然与传统理念有所不同,孩子的压岁钱并不属于家长的私人财产。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属于一种赠予行为,从权属上说,压岁钱的所有权归收到压岁钱的孩子所有,即便亲戚朋友冲着大人的面子给孩子压岁钱,压岁钱也不归家长所有。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享有的权利仅仅是代为管理孩子的压岁钱,有权确认孩子在使用压岁钱时是否给自身造成了经济损失,并不能擅自使用、处置孩子的压岁钱。换言之,家长没收孩子压岁钱,乃至拿孩子压岁钱为自己买包包,在本质上属于一种侵权行为,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张立美(大洋网)

莫以压岁钱论亲疏

◆晚辈在向长辈拜年时,尤其是小孩,长辈们都要给压岁钱,古亦有之,无可非议。但现在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红包越来越鼓,使得一些长辈招架不住。本来,拜年是一种亲情再现,骨肉相聚,友情延续,至于礼品的价值贵贱,长辈们并不奢望,只望晚辈们能记得他们,常去他们那里走走看看。长辈给晚辈包红包,不管多少,也充分表达了对下辈们的疼爱之意。

可一些晚辈拜完年回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一一记上,看谁给的钱多,甚至有少数晚辈以压岁钱多少来定论亲情深厚还是淡薄、关系友善还是一般。有的长辈为了给晚辈攒压岁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甚至一年辛辛苦苦地积攒,还不够春节几天用来包压岁钱。现如今,给晚辈包压岁钱的问题,已成为一些长辈们的心理负担。

——人民日报客户端

◆去年成都有一个7岁的孩子拿到的压岁钱高达20万元,这已经超出了压岁钱的概念。相比之下,广东的压岁钱却是刚刚好——多的有50元,少的只有一两元。给压岁钱不只限于亲戚,同事之间也是可以的,孩子们在拿到压岁钱时也能够享受到快乐。给压岁钱的大人没有经济压力,而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压力。这岂非皆大欢喜?新加坡人口超过七成是华人,过年也是红包“飞”送吉利的时节,不过,新加坡人送给小孩的红包往往只装2新元(约合10元人民币)。

“让压岁钱回归本质”,这是多年的呼吁。广东作出了示范,其他地区也不妨学学,虽然不能设置硬性规定,但多多提倡或许也可让飞涨得令人目眩的压岁钱慢慢降下来。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