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得补偿 邻里之间解心结
祖传房屋后山地块归属不明,为一场旧房改建,两家邻居闹得不可开交。 在村委会的调解下土地使用得补偿 邻里之间解心结。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7日讯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福州市晋安区宦溪村的马某与邻居朱某近期却因相邻房屋后山地块归属权引发矛盾纠纷,几乎演变成“老死不相往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不久前,朱某在进行旧房改建时,涉及马某祖传房屋后山土地归属问题。朱某认为后山位于其旧房的后面,地块理应属于他家,而马某则坚决反对。当天,双方当事人争吵得不可开交,眼看冲突升级,险些打了起来,围观的村民立即向宦溪村委会报告。村调解员和村主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介入调解,把双方隔开安定情绪后,分别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在争执和交涉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去找村委会和调委会协商解决,千万不要采取武力和粗暴的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否则不但不能解决两家的土地纠纷,还会激化矛盾,社会影响也不好。” 调解员在了解情况后,首先劝解马某。通过调解员换位思考的劝解方式,马某心中的怒气得到了缓解。 但马某提出:朱某要利用这块地,就得拿出30万元来补偿。之后调解员征询朱某的意见,没想到朱某脱口说:“还能怎么办?他骂我也骂了,我要盖房,后山地的使用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马某提出的山地补偿价胃口太大,很苛刻。”对此,调解员进行批评教育:“现在是法治社会。房屋后面的后山地块可以由宦溪村委会来认定归属。这山地有林木,盖房子要利用它,可以协商,但是不能妨碍邻居的用地,应该善意接受协调。” 随后,调解员又转头劝说马某,以接受山地补偿的方式来支持朱某的建房,“但补偿价格要适当,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尺度,都要依法办事”。 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细心劝导、以法说理,双方消除了对抗心理。马某主动向朱某道歉,承认自己在旧房改建时冲动无礼、行为粗暴,希望朱某谅解,并表示之后一定会支持朱某旧房改建。 双方当场接受调解员提出的土地使用补偿方案,并自愿达成协议:马某自愿放弃该块土地的所有权利,对朱某建房问题不再提出任何异议;朱某自愿一次性补偿给马某3万元人民币,当场兑现。调解成功,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本报记者 吴怡星 通讯员 蔡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