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莆田支队积极探索创新“军民融合+政治工作”模式
挖掘军民融合发展潜力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14日讯 近年来,武警莆田支队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政治工作”创新模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抓实“理论武装、党建团建、红色教育、法律援助、文娱体育、新闻宣传”等六个方面内容的融合,努力挖掘各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潜力,在政治教育中创新发展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注重理论武装力量 激发政治教育动力 “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要破除本位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走出自我封闭、单打独斗的传统简单教育模式。我们注重理论武装力量,激发政治教育动力,始终注重运用习主席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统领意志、汇聚力量、指导实践,特别是‘军事篇’‘武警篇’‘福建篇’‘莆田篇’的学习贯彻,把理论武装融入莆田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着力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三个维护’。”武警莆田支队政委李云祥深有感触。 为此,该支队坚持以强军目标为统领,注重借助地方高校、党校、报社、作协、影视传媒等资源,把专业的学者、老师引进部队教育课堂,促进军地文化接触、交流、渗透、结合,激发融合活力,让理论武装更有深度、广度。 该支队还借助新兴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平台,将更多地方新颖、生动、有效的教学软件、课件、视频,甚至是以政治教育为目的的小游戏“嫁接”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让新兴技术在军营软着陆,切实增强时代性和感召力,真正把部队教育从单向推动变为多方联动。 今年5月,该支队举办第二期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对从基层选拔上来11名优秀基层骨干进行集中短训,提升他们下步走向课堂宣讲能力。 这是该支队帮助官兵实现学历和能力素质升级,开辟在职继续教育绿色通道,灵活送学、自训、自考等形式,借助地方力量抓实周六上午文化学习和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提升基层理论骨干、新闻宣传、文体骨干等整体素质的一个缩影。 探索政治教育创新 丰富政治教育形式 5月2日,支队组织机关干部参观驻地闽中革命史纪念馆,通过集体宣誓、共唱红色歌曲、感受红色记忆等形式感受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将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增强对党史、军史的认知,提升爱党为国的意识,增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责任感。 这是该支队利用莆田丰富的红色资源,探索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例子。 除了参观闽中革命纪念馆,该支队还充分发挥好社会资源对部队教育的“丰富”作用,利用野营拉练、魔鬼周集训、新兵入伍、党团活动等时机,组织官兵参观中共仙游上宫党支部、荔城区党员政治生活馆,重温入伍、入团、入党誓词,慰问抗战老兵、给烈士母亲长年送“爱心早餐”,邀请驻地老红军讲传统故事,在全部队铺开“读抗战家书、唱红色歌曲、读励志书籍、写军旅日记”等系列配套活动,强力推动教育往深处走、向实里落,受到各级的肯定。 该支队不但探索政治教育创新,还不断丰富政治教育形式,深受战士的喜爱。 该支队充分利用驻地历史文化优势,持续巩固支队“莆阳大讲堂”模式和“周三教育日”效果,积极邀请驻地高校名师和专家学者来队宣讲授课,不断拓宽官兵视野。同时借助新兴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平台,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开设“士官大讲堂”和开展专家在线授课等网络形式,将地方优秀的教育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甚至是以政治教育为目的的小游戏“嫁接”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激发官兵主动学习的兴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注重加大宣传力度 拓展政治教育渠道 “走进武警莆田支队300亩训练基地,记者看到大型机械正繁忙施工,射击训练场、障碍训练场、战术训练场初具模型,该支队将彻底告别训练场地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这是7月,莆田当地主流媒体以《军民携手勤浇灌,双拥花开别样红》为题报道驻地群众支持军队建设。 注重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政治教育渠道是该支队探索“军民融合+政治工作”创新的又一模式。 反映该支队官兵事迹的新闻《三胞胎“从军记”》《莆田:孕妇雨天身体不适瘫坐在地公安武警市民联手救助》《莆田:三轮车“失控”翻倒武警官兵救人修车》被《人民武警报》《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中国军网、东南网等媒体广泛转载。《福建法治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该支队军民融合落实处的工作成效。这些新闻宣传社会反响强烈,进一步拓展了政治教育渠道。 “当今社会,军队与社会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广,军队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大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军民融合式发展,才能紧贴时代发展,不断增强思想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李云祥说。 (本报记者 陈琦 通讯员 吴晓森 余庆 李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