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冒充亲友诈骗又出现“新招数”
出车祸急需手术费、“表哥”微信要借钱、“好友”借机票钱……
近期,冒充亲友行骗有了“新招数”,厦门警方提醒—— 转钱前务必与“好友”当面核实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18日讯 连人都没见到,只是在QQ、微信和微博里提借钱,遇到这样的求助,即便对方自称是您的领导、同学甚至朋友,您都得小心了,这很可能是个骗局!近期,厦门多名市民就遇到“好友”在聊天平台上借钱的骗局。厦门警方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提醒市民群众,转钱前务必与“好友”当面核实。 QQ“好友”借“住院费” 小徐是厦门某公司一名职员。10月6日上午,小徐接到大学同学“小陈”QQ发来的消息称,“我朋友刚刚出车祸了,现在急需一笔手术费,你可以先转一笔钱给我吗?”小徐看是许久未联系的老同学,对方又十分着急,便直接扫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并转了1000元过去。没多久,小徐在大学班级群里看到多个同学都称自己收到“小陈”借钱的信息。直到当天晚上,小陈在朋友圈发文称自己QQ被盗了。这时,小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微信“好友”借“购物费” 9月24日上午,厦门市民汪女士收到其表哥微信发来的消息,称其由于当天微信限额,需要汪女士帮忙代付一笔款项,晚点再将钱款转账还给她。随后,“表哥”就发来了一个微信付款二维码。一开始,汪女士有所怀疑,便向对方发起语音通话进行核实。通话中,对方周围声音有点嘈杂,但汪女士觉得这声音就是表哥本人。于是,汪女士便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并支付3288元。可就在汪女士刚转完钱后,对方又要让她继续转账。汪女士觉得不对劲,便直接打电话给表哥本人核实,这才得知表哥微信被盗了,遂报警。 微博“好友”借“机票费” 9月29日下午,正在公司上班的杨女士,突然收到好友“老七”发来的微博信息,对方称自己的手机被国际漫游限制,需要请杨女士帮忙联系南方航空票务处“张经理”询问其之前预订的4张回国机票是否预留成功。 想到“老七”最近确实是在国外旅游,杨女士便没有过多核实,立即根据对方提供的号码跟“张经理”联系。电话中,“张经理”告知杨女士,由于之前“老七”只是通过电话预订并未付款,现在需要将19800元的机票款打到航空公司账号,才能完成出票。 杨女士忙将这一情况反馈给“老七”,可“老七”表示自己在国外,没那么多钱,便让杨女士先帮忙付款,等回国后再把钱还给杨女士。杨女士便通过支付宝将19800元的钱款转至“张经理”提供的银行账户中。直到当天下午,杨女士看到“老七”发微博称自己账号被盗了,杨女士赶紧通过电话和老七联系,才发现被骗了,遂报警。 民警释法: 假“好友”借钱套路多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常见的冒充‘好友’借钱的骗术。”厦门警方在梳理警情时发现,骗子的“套路”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受害者真实好友的社交账号被盗。在此类案件中,骗子都是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受害者真实好友的社交账号,通过登录账号后直接与受害者取得联系,欺骗性更强。 2、分类施骗,借口“统一”。据厦门警方统计,近期发生的该类骗术中,冒充QQ好友的骗局均以“朋友住院需要手术费”向受害者行骗,冒充微信好友的骗局则多以“当日微信限额,无法转账消费”为由让受害者代为支付,而冒充微博好友的骗局则是以“帮忙买回国机票”为由让受害者转账汇款,而由于骗子冒充的博主确实在国外读书、旅游或工作,往往让受害者疏于进行过多的核实。 3、通过语音通话、语音消息增加欺骗性。此类案件中,除了汪女士遇到的语音通话以外,有个别受害者在收到“好友”借钱的消息时,一开始并没有马上按要求转账汇款,但“好友”发来借钱的语音消息时,受害者一听觉得声音挺像便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从而最终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支招甄别真假好友 警方在对多起受害者的回访中发现,受害者之所以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往往是与真实亲友核实后,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在收到“好友借钱”的信息时,应第一时间通过原先联系方式与真实的好友取得联系核实,有条件的最好直接当面核实;在遭遇到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时,可以向对方发起视频聊天请求,一旦对方多番推脱,一般就可以认定为是诈骗分子。 此外,市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妥善保管自己的各类社交账号,建议经常更换密码,并设置相对复杂的密码;一旦发现账号有异常情况,因及时通过其他渠道向亲朋好友进行澄清,以免上当受骗。 总之,在涉及到转账汇款时,无论对方自称是某某某,遭遇到了什么事,市民群众都要慎之又慎,不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一旦遭遇诈骗,及时拨打110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