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痕迹猎人”陈荣伟:与嫌疑人进行“时空”较量

2019-10-18 14:22:25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20多次反复实验,破解16年前旧案“密码”

人物名片

陈荣伟,1987年2月出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毕业,2009年入警,曾在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嘉莲派出所工作,2013年进入思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现任刑侦大队技术科民警。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的工作态度,他多次获得个人嘉奖,曾荣获“爱民敬业先进个人”等称号,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案件现场,痕迹不会说谎,它是最可靠的无声证据。”作为一名刑事技术民警,陈荣伟通过犯罪现场遗留的指纹、足迹等痕迹,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犯罪嫌疑人,被誉为“痕迹猎人”。

他常说:“不管犯罪嫌疑人多么狡猾,多么刻意抹掉自己在犯罪现场的痕迹,只要敢作案,我们一定会找到他。”

陈荣伟在梳理档案文件

用证据说话

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犯罪现场往往隐藏着犯罪嫌疑人的痕迹,这些痕迹对于判断案件性质、指明侦查方向、进而最终锁定嫌疑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场勘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案件能否顺利侦破,而痕迹检验则是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首要环节。多年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现场,陈荣伟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10月5日晚上9点多,厦门市思明区某高档小区业主吴先生从外面回到家中,发现家里主卧的衣柜抽屉被人撬开,被盗走现金3万元、名表3块、黄金首饰等物品,涉案价值17万余元人民币。接到报案,思明警方迅速带队赶往现场处置,但嫌疑人反侦查能力非常强,现场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都被有意识地毁掉了。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现场勘验工作来说同样如此。陈荣伟对案发现场进行了细致勘查,发现门窗都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卧室露台栏杆上的灰尘分布不均匀,当即判断嫌疑人是从天台潜入室内露台实施盗窃的。为了收集证据,陈荣伟系着安全绳,悬在33楼天台外,从外墙上提取到嫌疑人的关键痕迹物证,为嫌疑人认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梳理上万卷档案

挖出陈年旧案嫌疑人

痕迹破案,是对犯罪分子最好的罪证锁定。每天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蜘蛛网”,要从“网”里找出嫌疑人,必须心静如水、心细如发。不然,面对成千上万张“网”,根本无从下手。自从接触这项工作后,陈荣伟就好像掌握了一把破案“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案情真相的大门。刚到思明刑侦大队时,陈荣伟接到一个任务:梳理思明刑侦大队技术科历年来的各种档案。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过去的档案分类较为混乱。陈荣伟接手后,逐渐将上万卷档案进行一一分类,便于查找。在摸索与实践中,陈荣伟利用痕迹寻找犯罪嫌疑人做到游刃有余;面对一些陈年旧案,他翻出相关的痕迹物证,运用最新的刑侦技术尝试破解这些“密码”,让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

今年8月初,思明刑侦大队民警奔赴广东,将潜逃16年的嫌疑人曾某抓捕归案。2003年5月,嫌疑人曾某在作案后迅速逃往广东,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曾某改名换姓逃过了警方追捕。在攻克陈年旧案时,陈荣伟再次调取了该案的众多物证,反复进行实验检查。经过20多次反复实验,陈荣伟终于发现嫌疑人到过案发现场的关键痕迹物证,并锁定曾某正是潜逃多年的嫌疑人。

近年来,犯罪分子往往“打一枪换个地方”,一旦被抓获,通常只交代现场作案经过。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痕迹的铁证,帮犯罪嫌疑人“回忆”作案后“失忆”的经过,才能让他们无从狡辩。目前,陈荣伟通过痕迹物证的比对,从以往的档案中先后找出3名嫌疑人,他们所涉及的案件都至少发生在15年前。

潜心研究

善于寻找关键细节

一接到报警电话,陈荣伟就会带着装备向现场出发,进行采痕、照相等。从现场回来后,他又要紧张地开展信息录入、物证存档及出具鉴定书等工作,为案件认定提供关键证据。

成功的背后,是汗水和加倍的努力。现场采集来的指纹经常残缺不全,或者有重叠,甚至是模糊的。反复标注、修正,为一个关键痕迹花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是经常的事。

实践出真知。在办公室里,陈荣伟为研究嫌疑人攀爬栏杆的动作,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抓栏杆,以研究手掌纹路的走向,以及提取痕迹物证的技巧。“每次看到有人走过,都会不自觉地计算对方两脚之间的距离,遇到脚或者腿受伤的人,会看对方的脚印有哪些特点。”陈荣伟说,“利用痕迹破案,除了要有双‘火眼金睛’,还必须有耐心和细心。”

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思考,陈荣伟逐渐成为思明公安分局“痕迹物证”鉴定专家之一。去年底,在全省公安实战比武竞赛中,陈荣伟取得总分第一的成绩!

(本报记者 叶蔚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