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2006年,我见证了“户户通电”工程

2019-11-22 16:54:56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我叫李海,是国网仙游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2006年,我兼职公司的宣传工作,多次到“户户通电”工程施工现场拍摄采访,有幸见证了轰轰烈烈的仙游县“户户通电”工程建设。

上图这张照片令我印象深刻。2006年6月18日,仙游县西苑乡溪边山点村民黄庆增为庆祝家里通电,高兴地在自家大门张贴对联“电通万户家家乐 光照山村处处新”和横批“感谢共产党”。

那时仅有8户人家、约10多口人的溪边山点,由于没电,村里除了老人,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我曾经采访的村民范元财说的“原来没电时,连给手机充个电池,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度尾镇孩子家去”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仙游县村民盼来“户户通电”,喜贴门联

那时候,国网仙游县供电公司成为全省第23家股份制公司刚一年,虽然售电量达到58472.02万千瓦时,拥有9座变电站,但仍有13个乡镇、25个点、406户、1676人无电。当时,城乡各地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电”,然而,就在这些山旮旯,村民们还在望“电”兴叹,留守的村民主要靠山地耕种、承包山林养牛、猪、鸡鸭等禽畜,收入微薄,经济落后。

所以当仙游县在全省率先完成户户通电要选择一个点举行剪彩仪式时,得到了村民的拥护,他们自觉布置自家庭院,以过年过节的隆重形式迎接“电”的到来,答谢党的惠民政策和供电公司的付出。

是年6月23日一大早,黄庆增家的院子已热闹非凡,从二三公里外赶来祝贺的乡亲们守候在此,翘首期待剪彩仪式的开始。当省市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共同将小院的电闸合上后,屋里屋外的灯全亮了,村民们抑制不住内心喜悦,放起了鞭炮,热烈鼓掌,村里的鼓乐队欢快地擂响锣鼓庆祝通电,欢声笑语飘荡在整个小山村……

然而,实现户户通电的背后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3月份召开“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会,作出实施“户户通电”的农电发展战略。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启动“户户通电”工程,以实际行动建设新农村。

一场为解决仙游辖区内无电问题的战斗在仙游打响了。但“老天不作美”,从5月19日到6月18日,其中雨天20天,阴天4天,晴天仅7天。面对崎岖的山区路段和近期持续暴雨的恶劣天气,各施工队党员、团员突击队展开了劳动竞赛,全力鏖战工程建设,崇山峻岭里运杆架线,没有路,现代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都派不上用场,上百名施工人员披着雨衣,冒雨挖电杆坑、人力抬运电杆、立杆、拉线……施工现场采取流水线作业,每个人尽心尽力,配合默契,尽管暴雨不断,但所有作业点的施工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大家尽其所能与自然界抗争,争分夺秒利用一切时间施工。

作为石苍乡老山村兜自然点“户户通电”工程的受益者,现任仙游县农技站站长温文彩感慨地说:“那时多么盼望能在灯下夜读。”他至今念念不忘2006年5月24日的一幕。他说:“那天大雨滂沱,我们去学校的路都被冲垮了,我没办法上学,只好待在家里,不料到上午9点半左右,忽然来了一支施工队,他们踩着泥泞的山道,肩扛手提着施工工具,只要雨水稍小些就见缝插针挖坑施工……他们这种‘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情怀一直激励着我。后来,我考上了福建师大,现今从事服务‘三农’工作,我始终以他们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德政工程一上马就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工程队每到一个点就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他们自发放鞭炮迎接,山区交通道路不便,电力物资运到工地,二次运输难,村民们得知情况,就自发加入搬运队伍,帮着抬运电杆。施工中,汗水、雨水湿透了工程施工人员的衣衫,村民们端来热腾腾的茶水,撑起了雨伞,为施工人员挡雨……

经过一个月的齐心奋战,仙游县供电公司共完成412.18万元的“户户通电”工程投资资金,安装16台30千伏安配变、5台50千伏安配变,架设10千伏线路 60.8千米和0.4千伏线路21.2千米,让1676 个村民告别过去靠点蜡烛、煤油灯,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无电”时代,走上“光明”的致富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我已然熬成“油腻大叔”时,仙游电网赶上了发展的新时代,2012年成为省公司全资子公司。十三年前的那场“户户通电”战役虽然早已烟消云散,但它必将作为仙游电网发展的一段佳话载入历史。

(李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