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检察院创建“网格化+民行和公益诉讼”工作模式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3日讯 自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南安市检察院积极办理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并提起泉州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召开泉州市首例诉前圆桌会议,努力打造公益诉讼“南安案例”。 “我们在公益诉讼工作探索过程中,发现存在着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监督阻力大等难点问题。”南安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闽宏表示,为此该院以网格员为点、以平台信息为线、以联盟单位为面,创建“网格化+民行和公益诉讼”工作模式,精准发力,提升公益诉讼质效。 “网格布点+生态巡查” 拓展公益诉讼线索渠道 针对南安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不可避免造成公益损害复杂多样的特点,南安市检察院通过全网格布点、重点生态巡查、信息化建设助力等方式,积极拓宽渠道、获取案源。 “检察官给了我们一本《网格员工作手册》,就像是我们的学习指南,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南安市网格员黄大爷说道。原来,为了提升网格员的收集线索能力,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南安市检察院编写网格员工作手册,让全市现有2000多名网格员使用。此外,制定了举报奖励制度,提高网格员的积极性。 针对南安5条水质被列为劣Ⅴ类的河流,南安市检察院在河长办设立“生态网格巡查联络站”,会签生态网格巡查工作机制,在5条重点流域的沿岸乡镇聘请17名网格员对重点网格单元实行重点巡查,定期联合督导检查,助力公益诉讼工作高效开展。 “我们在检察掌上App添加了‘网格化+社区检察官’工作室应用模块,网格员可以依托微信、网络平台等方式上传信息,让群众真正成为法律监督的信息员。”南安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此外,南安市检察院还将12309线上平台等信息管理平台接入检察监督指导中心信息库,重点收集环保、食品药品、国土领域的线索,为检察监督提供数据支撑。 “专项监督+精准监督” 提升公益诉讼监督质效 为促使信息渠道更加畅通、线索来源更加丰富、监督方向更加精准,南安市检察院着力提高公益诉讼监督质效。 在办理监督行政机关履行土地复垦验收职责的案件中,案件所在地的网格员协作检察官对涉案地块位置和范围进行确认,为案件的顺利办理提供有力支持,提高了办案效率。通过网格员的深度参与,南安市检察院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事项,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小专项监督,通过检察建议促进堵漏建制,助力社会公益保护。 “网格化+民行和公益诉讼”工作模式实施以来,围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南安市检察院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检察建议,累计督促收回被欠缴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28亿元,督促收回国有闲置土地100余亩,督促收回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720多万元,督促收回其他积欠的国有财产30万余元,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排放废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企业7家。“协作配合+集力聚智” 营造公益诉讼共赢氛围 “只有检察机关发声的‘独角戏’变成大家响应的‘大合唱’,并建立合力保护公共利益的工作机制,才能实现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的双赢、共赢、多赢。”南安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闽宏说道。 为激活公益诉讼网格,南安市检察院不断加强与党委、政府、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协作配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社会治理力量汇聚到公益诉讼检察网格中,将检察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各个角落。 “感谢南安市检察院给机会让我为公益诉讼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公益诉讼专家组聘请仪式上,从曾闽宏检察长手中接过聘书的专家代表激动地表示。为更好地推进公益诉讼工作,该院牵头多家单位制定《关于建立公益法律保护联盟的工作意见(试行)》,共建公益法律保护联盟,并聘请专家学者成立公益诉讼专家组,向专家借智,增强公益司法保护合力。 (本报记者 肖赣 通讯员 张杨馨 王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