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福建监狱奏响疫期教育改造“最强音”

2020-04-24 16:35:15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封闭的监区并非绝对安全的“孤岛”,有的罪犯因害怕被感染而恐慌,有的罪犯因亲人远在湖北而焦虑……在被疫情冰封的回归之路上,让我们共同倾听——

福建监狱奏响疫期教育改造“最强音”

疫情刚蔓延时,很多人以为监狱是最安全的区域之一,封闭的监区成为阻隔病毒入侵的“孤岛”。

其实不然。这里人员密集,存在防疫失控的风险;这里也有罪犯因害怕被感染而恐慌,因不断袭来的疫情信息而焦虑,因无法陪伴远在湖北的亲人而内疚……

特殊时期,福建监狱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如何有声有色地开展疫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本报记者带你深入高墙之内,倾听福建监狱奏响的教育改造“最强音”。

未管所罪犯自发起立为换班的民警鼓掌致敬

花开暖阳 “疫”散归途

民警陪护两月将调休,一群未成年犯齐鼓掌

前些日子,省未管所一管区二分管区的习艺车间。连勤近两个月之久的B岗同志与换班的民警正在进行交接班,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原来,在场的几十名未成年犯得知疫情期间陪伴他们近两个月的警官即将下班调休,全都自发地起立鼓掌。“警官,你们辛苦了!……”听着这一声声开始并不整齐,而后却响如番号声的答谢问候,民警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们的付出还是有价值的!”分管区长曾起榕笑着说。二分管区作为未管所的文艺队,除了贯彻“五大改造”宗旨,还实行艺术矫治来改造未成年犯。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里,全体执勤民警攻坚克难,将防疫工作做到了极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疫情期间监狱停课不停学

防疫期间的工作重点,全都记录在曾起榕的工作日志上,每天定点定时消毒、分发口罩、两个小时一次的体温测量,重点谈话和个别教育,每日的正念教育。同时,教育改造工作也绝不落下,虽然外教老师不能进监,但是狱内图书馆一直开放,每周组织罪犯借阅各类书籍,观看未来电视台的教育类节目、省艺术馆老师寄来的教学视频等,对未成年犯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近两个月来,分管区“对口”民警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各种故事和未成年犯的改造生活,精心编排了一批文艺节目,有情景舞蹈、小合唱、小品、诗朗诵等,节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感人。通过节目编排,有效践行艺术矫治建队宗旨,更进一步将“艺术育囚”“善德立人”的理念灌输到教育改造罪犯中去。

这个春天,这样的言语,这样的笑容,弥足珍贵。

大爱无疆 让心回归

女犯头撞铁栏寻短见,民警深情劝说终见效

前段时间,福建女子监狱的罪犯郑某没有服从统一安排而私自去卫生间洗澡,被民警批评教育。突然间,她情绪激动,欲用头部撞击监舍铁栏,幸而被民警及时阻止。其后,郑某开始以绝食来抵触民警的教育引导。

原来,41岁的郑某因为贩毒被判了死缓,她膝下无子女,丈夫也在服刑。平时极端自私、我行我素的她从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入监期间多次重大违规,服刑近十年还是无期徒刑,才突然想寻死。“人生看不到希望,现在因为到处都在隔离,谁也顾不上我,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是绝食求死的最好时机。”

郑某想错了。正当她以为没人会在乎她的时候,A岗第二临时党支部对此事高度关注。当晚,带班领导召集当班民警开会讨论、研究部署,将各种台账资料认真查阅了一遍,全面了解掌握郑某入监以来的表现及以往生活、成长环境,制定针对性计划。

在多次劝说无效后,两天后,第二临时党支部指派女监政治处的林素珍副主任对郑某进行劝导。林素珍问郑某“这么久不见,你想我了没有”时,郑某回答“我才不想你呢,你都不想我”后瞬间泪流满面。

情,不仅仅是时时刻刻的凝视,也可以是久别之后不经意的关心。

“全国上下都在抗击疫情,我们的民警为了你,也一次次开会,一次次分析对策,她们对你过去的熟悉程度可能比你自己都多,大家一直尽力挽救你。这个时候,你怎么还添乱呢?”

“其实大家都在乎我,只有我自己不在乎我自己!”在经过两个小时的长谈后,郑某含着眼泪主动吃下了几天来的第一碗面条。当日下午做出检讨,承认自己的错误思想,并对几个警官连着十几天值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表态要恢复正常改造。

心的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在疫情面前,在民警努力下,所有的心都牢牢凝聚在一起,以爱和温暖迎接胜利。亲情视频 慰藉思念

疫期无法探视罪犯焦虑,狱方响应诉求视频解忧

疫情蔓延增加了部分罪犯的焦虑感,为了提高教育改造成效,武夷山监狱针对疫情期间无法探视的现状建立了“亲情邮箱”,让罪犯与家属通过亲情视频舒缓思亲之情,消除后顾之忧。

一监区罪犯张某在个别教育谈话室内几度哽咽,看到视频中妻子讲述家中一切安好,女儿乖巧懂事,母亲身体情况渐渐好转,终于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民警组织罪犯观看亲情视频

张某去年失去至亲,几近崩溃,民警针对这个情况,及时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慢慢抚平张某的悲伤情绪。在当前的疫情管控中,为排解张某强烈的思亲情绪,民警主动联系张某的妻子,让其家人拍摄关心关爱视频。之后,张某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当我们心怀感恩,面朝太阳时,光明早已让我沐浴其中!”他多次表示,一定会正确树立改造信心,安心改造。

民警组织罪犯拨打亲情电话

在武夷山监狱一监区的个别教育谈话室中,还有这样的一幕,罪犯吴某看到视频里家中三代人同框齐聚,视频还配有字幕和全家福照片,听到家人一句句叮嘱,吴某泪流满面,对民警连声感谢,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安心改造,家人的支持会是自己改造路上新的动力。

久违的家人隔着屏幕,终于“相聚”,诉说浓浓的亲情与思念,虽然听不清他们的话语,但隐约的眼泪诉说的,除了悔恨,还有爱。

出监教育 无缝衔接

千里护送刑释人员回家,铺就回归“最后一公里”

疫情期间,所有罪犯在刑满释放之前,都要来到出监教育中心,接受14天的隔离与集中教育,及宣讲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在这里,他们准备迎接久违的自由,同时也为重返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出监那天,每位刑释人员都要接受核酸检测和抽血,本省罪犯通知家属或当地司法局前来接收;外省籍罪犯,则由监狱派民警专程护送,将其送往户籍所在地,确保无缝刑释对接。

在这里,一批批即将刑满释放人员聚在一起,眼含期待或迷茫。期待是因为触手可及的自由,迷茫或许也是为这失去已久的自由。

民警千里护送刑释人员至湖北(左一为民警,右一为当地司法局工作人员)

罪犯李某,1987年出生,贵州省织金县人,因犯盗窃罪获刑10个月,4月18日刑满释放。据悉,李某父亲已去世,母亲在其2岁时改嫁,家中没有亲人。李某13岁时就离开家乡,前往江西、福建等地打工,在福州打工十余年。

刑释前,建阳监狱的中队民警找李某谈话,他表示刑满后不想回家,并多次扬言如果遣送他回家,途中会趁机脱离。这使得本来由2名民警遣送其回原籍的计划,变成由4名民警遣送。送回路线原计划从福州坐飞机飞往贵阳,再从贵阳坐车到织金。后因李某是失信人员,无法乘坐飞机。路线又变成从武夷山北坐高铁到贵阳,再从贵阳转车。

在高铁上李某说,他之前在福州铁路开电瓶车,对高铁和火车情况相当熟悉,要逃跑是很容易的,这给民警遣送增加了难度。根据监狱提前制定的遣送方案,在他上卫生间时派人跟随,进行布控,在停靠站点不允许他走动。一路辗转奔波,于次日到达织金县,与当地司法所进行刑释交接。

因李某刑满时账户只剩7.5元,为鼓励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4名遣送民警共同赞助其1000元生活费。李某一改之前吊儿啷当的姿态,感动地说:“我会好好找工作生活下去,不给社会添乱找麻烦!”

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全省监狱利用这个特殊时机,对罪犯进行全面政治改造,特别是临刑释人员,让他们深切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借此巩固改造成果,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多措并举 促进改造

心理思想教育两手并抓,力促全省罪犯安心改造

疫情爆发初期,省监狱管理局统一开展以“科学认识疾病,保持积极心态”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邀请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建玲副教授带领的正念团队,录制了正念呼吸、正念伸展、自我关怀等7节课的正念训练课程,通过福建监狱网络教育中心台每晚统一播放,每节课循环点播一周。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罪犯常见的心理问题,编写并印发《服刑人员心理防护手册》至每个号房。组织创作了战疫系列漫画,将疫情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以有趣的画面呈现。在《福建新生报》专门开设《遇见》心理专栏,关注疫情期间罪犯心理应激反应的思维、情感、情绪、行为等问题。针对出现心理应激问题的罪犯、湖北籍的罪犯、即将出监的罪犯开展心理辅导,及时掌握罪犯心理健康状况。

据悉,疫情暴发以来,为使罪犯和家属了解对方健康状况,增进情感交流,全省监狱共组织罪犯拨打亲情电话18万人次,空中连线让特殊时期的亲情教育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同时,泉州监狱还开展了罪犯心理状况问卷抽样调查,并利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工具对罪犯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宁德监狱罪犯心理互助员每天填写号房罪犯心理动态表,由民警心理咨询师进行研判,并将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疑难案例转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另外,省监狱管理局中心电视台还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及有关防护知识、疫情防控期间时事动态等视频,开展“战疫情 促改造”专题教育。各单位大力宣传疫情防控期间的先进感人事迹,不断激发罪犯积极改造的内生动力。女子监狱罪犯将对民警的感恩写入歌曲,并在民警的指导下拍摄制作了女监版《我的姑娘》MV,以此献给照亮并指引她们前行道路的民警;宁德监狱文创中心服刑人员拿起手中的画笔,以别样的方式,为努力战胜疫情的英雄们加油;建阳监狱制作宣传画册,宣传千千万万“逆行”英雄的感人故事,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信念传递到高墙内。

(本报记者 谢伟英 朱硕锋 通讯员 肖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