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给个人信息“加把锁” 警方为您支招防骗

2017-08-04 08:56:19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4日讯  近日,一款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发的《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应用在微信朋友圈刷屏。针对网上出现的该应用泄露个人信息的谣言,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声明辟谣。

虽然是一起谣言,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网络世界里,存在着诸多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生活中,因个人信息泄露的诈骗案并不少见。以下两个案例正是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才让骗子钻了空子。

案例一

缴纳学杂费就可快递毕业证?

9月开学季,各大校园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却将“黑手”伸向学生的“钱袋子”:假借申办助学贷款、冒充学校领导、网络招聘兼职等方式实施诈骗。去年9月,在福州实习的小妍就不慎落入圈套。

18岁的小妍是江西某中专学校的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到福州市火车南站进行毕业实习。2016年9月6日,小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是小妍吗?现在学校有新的安排……”对方自称姓陈,是小妍就读中专学校的校长。由于这所学校确实有位陈校长,而且对方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以及就读的专业等信息,小妍便相信了对方。“陈校长”告诉小妍,学校为照顾在外实习的学生,只需缴纳3000元学杂费,学校就会将毕业证快递给学生。接着,小妍就按照“陈校长”的要求到银行ATM机上操作汇款。可是等了5天,小妍并未收到毕业证。于是,小妍打电话向学校的教务处咨询。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后,小妍急忙到福州市公安局城门派出所报警。

民警说法

据福州市公安局城门派出所民警介绍,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在网络社交、物流快递、乘车住宿等过程中不经意间泄露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而许多不法分子则通过非法购买利用这些信息,伪装身份实施诈骗犯罪,令人防不胜防。

案例二

买二手房可获国家“退税款”?

2016年6月3日17时,就职于福州市仓山区橘园洲工业区某网络公司的蔡某接到一陌生男子电话,称蔡某所购买的二手房因国家税务政策调整,可获得退税款5216元。

起初,蔡某半信半疑,后来该男子能够准确说出蔡某身份情况以及其所购二手房的具体地址,蔡某便打消了疑虑。随后,该男子将电话转接到声称是地税局“王科长”处。“王科长”告诉蔡某当天是办理退税的最后一天,必须抓紧时间和房管局办公室“张主任”联系。蔡某根据“王科长”提供的联系方式,拨通了“张主任”的电话。“张主任”称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下班,要求蔡某赶紧到附近银行操作。

于是,蔡某便按照“张主任”要求到附近银行操作。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操作,蔡某已经被绕得晕头转向。知道蔡某卡内有3万余元,“张主任”便要求蔡某输入一串“验证码25523”(实为转账金额)。操作完成后,蔡某查看卡内余额,发现钱已经被扣走,拨打对方电话却无法打通,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