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只要“买买买”就能日入百元? 宝妈轻信“兼职刷单”被骗近3万元

2021-07-21 15:07:55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1日讯 足不出户、动动手指,每天只要在网上“买买买”就能赚取高达几百元的佣金,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不少想做副业的“宝妈们”心动不已。然而,她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美差”却是彻头彻尾的兼职刷单诈骗,深陷其中不仅不能赚到钱,反而将蒙受巨大损失。

日前,安溪县公安局祥华派出所民警奔赴安徽芜湖,将3名涉嫌刷单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成功破获一起跨省利用刷单返利为诱饵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

受害人与骗子的聊天记录

为赚“奶粉钱“

兼职刷单被骗近三万

4月24日14时许,家住安溪县祥华乡珍山村的刘女士来到安溪县公安局祥华派出所报案,称其在某兼职刷单网站进行刷单赚取佣金时,被骗了29800元。

“平时主要在家带孩子,空闲时间比较多,因此我便想着找点兼职,赚些奶粉钱,没想到一下子掉进了刷单骗局……”回想起被骗经过,刘女士懊恼地说。一开始,她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刷单广告,“高返利、高佣金、在家就能做,时间自由……”对方的每一句广告词都深深击中刘女士的内心,没有太多的迟疑,刘女士便和信息发布人“王姐”取得了联系。

随后,“王姐”向刘女士介绍了运作规则,和大多数刷单平台一样,刘女士只要接下任务,购买平台上的商品,就能在支付成功后连本带利获取本金和佣金,操作非常简单,只不过,平台上的商品单值都比较高,任务完成并不轻松。

提现申请被拒

方知陷入刷单骗局

“平台上的佣金动辄上百元,很有诱惑力,但是需要刷单的‘商品’单值也很高,基本上都是几千元的产品。”刘女士说,她也产生过怀疑,但对方轻飘飘的一句“正是单值高,买的人少,才需要刷单”,便打消了刘女士的疑虑。

随后,刘女士开始了刷单之旅,上千元的飞机模型、近两千元的茶几……刘女士沉浸在“买买买”的快感之中,而且回回都是数十单的“大手笔”。在刷了数单后,刘女士发现银行卡上的钱所剩不多了,此时刘女士一算,竟产生了近千元的佣金,满心欢喜地想把钱提现出来进入新一轮的“滚雪球”中,而此时对方也露出了真面目。单号输错、无法提现、账号被冻结需要交保证金……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刘女士提现的申请,并变着法儿地要求刘女士继续往账号里打钱。

刘女士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掉入了刷单诈骗的陷阱,而此时,她已经损失了29800元。随后,刘女士向警方报了案。

民警向受害人讲述刷单类诈骗特点

骗子消失不见

民警查到卖卡嫌疑人

接到刘女士报案后,安溪县公安局祥华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对该案件进行侦办。然而,在发现刘女士起疑后,骗子已早早切断了和刘女士的全部联系,消失不见,案件侦破一度陷入了僵局。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这正是电信网络诈骗中嫌疑人的特点。”负责侦办的民警说道,“而此时更应该咬住案件,既然刘女士这条线断了,那我们就往资金的流向查一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顺着刘女士转账的银行卡,查到了涉嫌卖卡给诈骗分子的贾某和汪某。发现了贾某、汪某踪迹的民警没有打草惊蛇,而是静静观察,看能不能钓出“大鱼”。

出现8元转账

民警跨省抓获嫌疑人

“得益于全国断卡行动的持续开展,今年来诈骗分子收卡的难度很大,一旦发现手上的银行卡还能使用,诈骗分子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办案民警说道。果然,一个多月后,贾某的银行卡上突然出现了一笔8元钱的转账。

“这很有可能是嫌疑人在试探,该银行卡是否已经被冻结了!”对该案紧咬不放的办案民警第一时间发现了这笔转账,随后立即与安徽警方取得联系,对嫌疑人展开布控。果然,在7月初,贾某和汪某再度在安徽芜湖现身,并且此时他俩身旁出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他就是警方此次的目标——诈骗嫌疑人钱某。

7月7日,在经过充分的调查后,抓捕时机已至,民警不远千里来到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正式对这伙诈骗分子进行收网。当天中午11时35分许,民警追踪至嫌疑人藏身的出租屋,在伪装成外卖人员骗取嫌疑人开门后,迅速扑进出租屋内,顺利将三人抓获。

3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经审讯,贾某、汪某对将银行卡卖给钱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行为供认不讳。

目前,3人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刷单”属于违法行为!

“刷单”是违法行为,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公平、诚信”原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规定的“网络刷单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了经营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违反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网络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或者载体等方式,从事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经定罪,将来找工作、交朋友都会受到影响。“刷单”的个人或团体,如果因此造成消费者损害,也应当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本报记者 叶华南 通讯员 陈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