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站到舆情最前沿 展现执法公信力

2016-09-08 08:49:08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8日讯   9月5日中午,一段民警在莆田涵江抓捕一持刀男子的视频在网上迅速流传,甚至还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转发称“警察打人了”。正当舆论走向不明朗之际,当天下午当地公安部门即通报了最新情况,让真相“跑赢”谣言,不仅及时粉碎了谣言,更赢得众多网友的理解和点赞。
  当天16时37分,涵江公安分局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涵江警方”通报了该视频的最新情况。通报称当天上午9时15分许,协警黄某发现一辆两轮摩托车存在牌照不清、涉嫌违规载客且驾驶员及乘客两人均未戴头盔的违法行为,并上前阻拦劝导。期间,该摩托车司机从后座抽出镰刀,划伤协警脖子。鉴于该司机已涉嫌违法犯罪,并持凶器继续逃窜,可能伤及无辜群众,该局调集巡特警大队等单位民警围捕堵截该司机。9时45分许,嫌疑人被有效控制。网络上传播的图片视频就是民警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现场情况。通报发出后的短短1小时内,该篇阅读量破万,满足了群众知情权,消除了群众疑惑,增强了执法的权威性。
  政务舆情回应不仅是危机公关的技术,更是重塑权力公信的艺术。一段时间以来,出现舆情事件后,一些部门存在不肯说,不敢说,不愿说,不及时说,不全部说……能藏着掖着便不光明磊落,能拖着挤着便不言之以尽的现象。然而,这种逢事“捂盖子”的应对方法反倒使谣言有了煽风点火、渲染炒作的空间,更有损民警的执法公信力和职业认同感,也与阳光执法、公开执法的理念背道而驰。
  特别是“打人事件”一旦扯上“制服”,则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态势。或许民警下班后与邻里发生纠纷,也可能被贴上“警察打人”的标签。特别是此前发生一些“暴力执法”事件后,有些部门要么沉默冷对群众质疑,使得部分民警流血又流泪。要么以一句打人者是“临时工”规避责任,更易激起群众对“警察打人”的强烈不满。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在此次舆情事件发生的当下,面对质疑,面对各种猜忌,涵江公安分局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左顾右盼,没有隔靴搔痒,而是主动站到舆情最前沿,把执法过程公之于众,做到了管理政务舆情当有的三字诀:快、准、狠。
  这充分展现了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体现了执法部门尊重和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诚意,值得点赞!
  (林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