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三明三元区打造邻里守望互助新平台

2016-09-09 09:55:57 来源:福建法治报
  和谐睦邻“零距离”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9日讯   有一种距离,叫邻居;有一种幸福,叫互助。
  三明市三元区推出邻里守望互助新举措。通过设置守望点、绘制网格图、制作守望卡、成立巡逻队等形式,建立治安巡防、便民服务、守望帮扶“三位一体”的群防群治新模式,让社区居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邻里守望,感受家门口的平安、便捷与温馨。
一名社区守望员(左一)站在固定守望点前,仔细观察社区治安情况。
  邻里参与   平安触手可及
  6月25日,一个瘦小男子手拿黑色袋子,东张西望地进入了三元区某小区。社区守望员陈怀英看到男子形迹可疑,便立即找出“邻里守望卡”,联系社区民警。随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最终确认该名男子是来刷小广告的,当即对他进行一番劝诫。
  虽说虚惊一场,但对陈怀英来说,时刻关注社区情况,一旦遇到可疑情况,立即与派出所或街道、社区负责人取得联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社区是老社区,人口多,事情杂,很多时候我们要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做民警的‘眼睛’!”
  正如陈怀英所说,三元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城市规划较落后,治安管理难度较大。为此,该区推出邻里守望互助的群防群治新模式,绘制邻里守望点分布图,将门卫、书报亭、固定摊点等作为固定守望点。同时,确定守望员并展开培训,一遇可疑情况立即与派出所或街道、社区取得联系。
  如今,三元每个社区都组建起一支义务巡逻队。辖区的退休老党员、平安志愿者及相关热心人士,每晚都会到重点路段进行巡查,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推行邻里守望互助,2016年上半年,该区刑事案件总量大幅减少,发案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8%,其中盗窃案件发案率下降9.6%。全区群众安全感率与去年相比上升了3.5个百分点。
  邻里服务   传递便捷与信任
  不久前,下洋社区片警接到群众电话,说辖区内有一户人家,父子俩都是精神病患者,希望民警过来看看。民警立即进行走访,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状,与家属进行沟通,要求做好监管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这样便捷的上门服务在三元区还有许多。老人需要陪护、纠纷需要调解、环境需要保护……通过“邻里守望卡”,只要打个电话联系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等工作人员,都能尽快得到帮助。小小的“邻里守望卡”,正面印有红色爱心,提醒着居民加强邻里、社区联系;背面印着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等应急服务电话,拿在手里都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平安 。
  “‘邻里守望卡’的推广,意味着遇到难题就有人帮忙解决。我们相信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等工作人员,也会跟着他们学习,做好事的人也比以前多了。”刚搬进某小区的吴女士说,有一次她迷了路,是社区居委会和志愿者带着她找到家门,让她很感动。此后,她也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
  邻里相助  温情处处流淌
  远亲不如近邻,社区在融合邻里关系中扮演着“黏合剂”的重要角色。“只有每个社区居民和睦相处,形成邻里守望互助的美德,持续释放巨大的正能量,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三元区委政法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这样的“正能量”,每天都在三元区上演。温东秀老人是社区低保户,因晚年体弱多病,日常无力自我照料,家中时常缺米少油,日子过得很艰辛。邻居王兆尤发现老人的困难后,立即拨打了印在“邻里卡”背后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向社区求助。此后,社区干部、热心邻居成了老人的“儿女”,经常给老人买来热腾腾的饭菜,送上药品和生活用品。志愿者也经常到老人家中帮忙做做家务,陪老人谈心聊天。一次,温东秀突然生病、昏迷不醒,王兆尤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医并告知社区主任。在老人家人来到之前,王兆尤每天都会前往医院看望。
  这只是邻里互助守望机制实施以来的一个侧影。通过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三元区进一步增强平安和谐的正能量,践行邻里价值观,搭建邻里互助平台,敲开了邻里沟通的心门,传递了浓浓的邻里温情。
  (见习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叶志铭 陈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