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林慧萍:奔跑在“积极幸福学”推广之路上

2016-10-21 11:24:5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21日讯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这句话影响了无数人,也成为泉州边检站政治处副主任林慧萍学习钻研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动力。

在她眼里,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成功,而是当你回首往事时没有遗憾。为避免遗憾,就必须了解自己,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用最好的心态和方法应对世事——为此,在过去10年里,林慧萍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不遗余力地坚持和付出。这门被称为“幸福学”的学科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被她广泛实践,不仅帮助自己更为积极地生活,也帮助更多人更好地成长。

 林慧萍和她的藏品

自己就是最好的教材

“何处着手?何为目标?如何执行?”2010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时,林慧萍给自己打了“三个大问号”。这也成了她之后心理工作的主题和方向。

“从‘官兵的需求’着手!以‘提供最专业务实的心理服务’为目标!”经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前两个问题迎刃而解。她发现,相比心理疾病治疗,官兵们更渴望的是潜能激发、习惯养成、人生规划等关系个人成长的内容。这与之前自己关注的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她决定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听取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公开课、参加线下培训等形式系统学习,并先后取得国家中级沙盘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等认证,以求实现“专业”的目标。

然而,与前两个问题相比,“如何执行”才是重点和难点。“你的观点要让别人信服,首先要让自己信服!”林慧萍这样告诫自己,并成功把自己变成了“小白鼠”——她学习并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必先在自己身上试验:研究舒适圈定律,她尝试从“幕后”走向“前台”,从执笔写材料到拿话筒,成为演讲、主持甚至授课的“能手”;研究10000小时定律,坚持在朗诵、瑜伽等兴趣爱好中点滴积累,把“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变成现实;研究时间管理,她把四象限法、20/80定律运用于工作中,坚持写下10多本“效率手册”,实现自我精进管理……由于在文化、宣传、教育等多个领域成绩突出,她多次获评“优秀警官”,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她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一出现就能让人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官兵们对林慧萍的评价。

近年来,她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和践行,实现了自我成长,也给官兵们带来积极影响。在她的倡导下,泉州边检站在全省支队级单位中率先成立心理服务队,在“执勤现场情绪管理、旅检现场微表情识别、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等领域成绩显著;单位心理工作经验在部局2015年经常性思想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个人在2016年华东心理工作协作区联席会上作典型发言。

有温度才会有力量

“谢谢你的芭比,陪伴我10年,还将温暖我一生。”今年8月,林慧萍收到曾经帮扶的困难儿童的信,在信中女孩告知她已考上大学,并屡次提及她送的芭比娃娃。

女孩的父亲早年病故,来自外地的母亲受村里人排挤,为维持生计每天起早贪黑到工厂打工。父亲留下的老房子矮小潮湿,很多时候,女孩入睡母亲还没下班,早上醒来母亲却已不见人影。什么才是女孩最需要的?几次交流后,林慧萍觉察到女孩极其孤独而敏感,严重缺乏安全感,心理学上的原因是早期与父母依恋关系没建立,缺少陪伴,易造成成年后的人格缺失。为此,林慧萍特意将自己收藏的芭比娃娃送给女孩,与她分享芭比娃娃陪伴自己成长的故事,让她相信每个女孩都有阳光灿烂的未来。

如今,偶尔翻看女孩的来信,林慧萍觉得温暖而欣慰——既为女孩健康成长并考上心仪的大学而高兴,也为自己当年的一个小小决定而庆幸。

在后来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无论是面对抑郁症患者撕心裂肺的哭泣,还是孤独症儿童呆滞的双眼,她都能迅速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拥抱、一次握手或是一个碰触心灵的故事。总之,先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后面的咨询才能顺利有效。而关于温暖与力量的感悟,来源正是女孩和芭比的故事。

如今,她已习惯将“温暖”融入每一次服务中,使心理工作不仅“专业”而且“接地气”,这也使得她的工作受到各界广泛认可:2015年以来,她先后入选泉州市公安系统心理专家团队,协同公安部心理专家组成员陈本兰教授开展CISD(危机事件集体会晤)实操研究,作为福建省首个系统的危机干预实操流程,在公安、教育系统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多次参加全国或全省边防部队“心理服务下基层”活动,并获评“福建省优秀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