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的这张大“网”覆盖民生需求,锤炼全能
“七网八网”汇成全区“一张网”
采访团在镇海庄市街道了解网格化管理 一张电子屏幕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当前区域内各个网格长的汇报信息。点开这些信息,每一项内容都配有现场图片、详细的方位坐标,甚至还包含了语音信息……27日上午,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活动采访团走进宁波镇海区庄市街道,实地探访这里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全区只有“一张网” 镇海区的社会治理创新,新在“一张网”,而这也是采访团最感兴趣的地方。“全区6个镇(街道)已经全部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e宁波’,做到了村(社区)、街道和区级层面的‘一网贯通’。”镇海区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顾国芳说。 过去,计生、党建、劳动监察、城市管理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在基层建立了分门别类、功能各异的网格,基层工作负担很重。为此,镇海区庄市街道大胆创新,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基层重叠交叉的各类网格和力量资源,变“七网八网”为“一张网”,使网格成为村(社区)向下延伸一级的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单元。 庄市街道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区得到推广。截至目前,镇海区90个村(社区)己全部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所有镇(街道)也都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并配备相应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实现全区信息资源共享。 服务群众“零距离” 统一了网格,也让百姓的需求、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在庄市街道光明村,一位网格员为采访团演示了“e宁波”平台的使用流程。发现村里有杂物乱摆放,这名网格员拿出手机拍照、编写文字并提交,短短几分钟内,这条信息就由系统按照事件级别和分类,自动推送至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 解决问题便捷、高效,这是网格长沈军对“e宁波”的最深体会。一个台风天,凌晨3点,沈军在巡查时发现逸夫路上有棵树被大风吹倒,占据了一半的车道。他立刻通过系统上报信息。仅仅半小时后,隐患消除,道路恢复畅通。 “过去遇到问题,我们要一个个打电话找相关部门反映,有些处理不了的,需要层层上报,事情处理起来就比较慢。现在,通过‘e宁波’及时上传信息,事情就能得到及时回应。”沈军说。 A4网格长、分管万市徐村网格工作的徐承每天至少要在村里逛一圈,一路上和熟识的村民打打招呼,有啥问题及时收集并解决或上报,效率很高。 线下与线上的互动,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便捷与高效,真正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倒逼社工“全能化” 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化、信息化也倒逼着社工提高业务能力。顾国芳告诉采访团,网格化管理模式对网格员走访群众有明确的任务分工,这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起,镇海率先在全省探索实行“全能社工”模式,着力打造“全面掌握社区工作能力,全接全办居民群众问题”的“全能社工”,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业单项”向“一专多能”转变。 郑军是庄市街道A15网格网格长,昨天上午采访团就见识了他的“全能”。跟随郑军在村里巡查时,采访团既遇到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也碰上困难群众咨询经济补助的问题,一路走来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郑军总能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 “全能社工”模式推行以来,镇海社工共解决问题16000多个,平均解决时间1.5天,比之前缩短50%。同时,由于“e宁波”系统汇聚了社区服务管理所需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等大数据,使“全能社工”在进行管理服务时,具备了大量信息支撑,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针对性。(本报记者 蔡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