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元遗产引风波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8日讯 “大家都是为了余某夫妻俩能够过上好日子,相信经过这次的调解,我们一定能够达成共同的心愿……”近日,在宁化法院法官们的见证下,一起伯侄之间的遗产占有保管纠纷成功化解,当事人余某和余大伯重归于好。 原来,余某今年已经40岁了,他先天智力缺陷,妻子陈某也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余某是家中的独子,母亲早早去世,父亲为了保障残障儿子儿媳今后的生活,辛勤劳作攒下了15万余元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3月,余某的父亲因病去世。弥留之际,老父亲将钱交付给其哥哥余老伯,嘱托其代为保管,并照顾好余某夫妇。 父亲去世后,大伯便把15万余元钱分别存入自己和妻子的银行账户,每月按时支付给余某夫妻生活费用300元左右,让这对苦难的夫妻得以继续维持生活。 “他们夫妻俩都是残疾人,要是他大伯心生邪念把这笔钱拿去自己用了,怎么办?”余某的丈母娘得知15万余元钱由余大伯保管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要求余大伯将钱款交还给余某夫妻。 “胡说八道,我是他们的大伯,他老爹去世时委托我保管遗产,照顾他们夫妻俩,我是绝对不会去动这笔钱的!”面对余某丈母娘的怀疑,72岁的老余拍着胸脯保证将把15万余元现金都用于余某夫妻今后的生活上,拒绝了余某丈母娘的要求。 经亲友、村民委员会及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方调解,双方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2016年7月份,余某夫妻在丈母娘的催促下,一纸诉状将余老伯告上法庭,要求余老伯返还代为保管的遗产15万余元。 “残障夫妻与七旬大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导致亲人反目,只有打开当事人的心结,调解解决纠纷,才能挽回失落的亲情,让余某夫妻今后的生活多一分物质保障和多一分亲情关怀。”宁化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意识到案件的特殊性。 为此,承办法官亲自到当事人家及所在村委会走访调查,对案情进行深入了解,并联合当地村民委员会,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我女儿女婿多可怜,他老爹留下15万元钱给他们,做伯伯的把钱存银行,一个月才给他们300块生活费,像话吗?”调解一开始,余某丈母娘便朝着余大伯“开火”,现场火药味十足。 “他们夫妻两个人都是残疾人,这么一大笔钱万一丢了,他们以后靠什么生活?我是他们大伯,受他爹嘱托,有义务照顾好他们……”余老伯据理力争。 “即使你能做得到,你的孩子能照顾他们夫妻俩吗?你都72岁了,万一不在了,这笔钱还能回到我女儿和女婿手中吗?”丈母娘显得十分激动。 眼看调解现场变成“战场”,双方吵个不停,承办法官们及时改变策略。他们采取“背靠背”调解法,把双方请到了不同的办公室内,逐一倾听诉求。 “大家都是为了余某夫妻俩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抓住这个点,就一定能够达成调解。”承办法官想到。经过一番了解,法官们基本掌握双方的诉求,并对这笔款项如何保管使用进行了妥善处理,终于消除了双方的隔阂。 “这笔遗产全部归余某夫妇所有,并交给村支部代为保管,每个月发给余某夫妇600元的生活费,如有其它需要,可以再提出增加。”听完法官们精心“规划”的遗产保管方案,余某的丈母娘和余大伯都满意地点了点头。最终,余某夫妻决定撤诉,双方握手言和,再续伯侄亲情。 (本报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王飞凤 许志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