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泉州监狱初步实现“一监区一特色一品牌”目标

2016-12-26 11:17:06 来源:福建法治报

以文化人润心灵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6日讯  在泉州监狱,找寻“非遗”的影子从来不是一件难事。你瞧,监区操场上一红一金两条巨龙正在空中舞动,时而昂首挺胸,时而上下翻腾,活灵活现,神气十足;你听,空灵的南音正在耳畔萦绕,使人仿佛置身于老巷祠堂,享受着惬意的老泉州慢时光……早在2013年,舞龙和南音便被作为首批引入的8个“非遗”文化项目,在泉州监狱扎下了根。如今,泉州监狱各项“非遗”技艺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已初步实现“一监区一特色一品牌”的目标。

服刑人员表演拍胸舞《闽南汉子》

乡音乡情有共鸣

拍胸舞又称打七响,是发源于泉州地区的传统文化舞蹈,广泛流传于泉州、漳州、台湾等闽南文化地区。作为闽南地区耳熟能详的舞蹈形式,拍胸舞队自成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服刑人员参与,其中包括4名台湾籍服刑人员。

在台湾地区,大到重大文化活动、文艺踩街,小到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监狱成立拍胸舞队正好引起台籍服刑人员对乡音乡情的共鸣。从编舞、到排练、再到服装道具的设计制作,他们全情参与其中,并创造性地融入高山族舞蹈动作,使节目大获成功。

在2014年全省教育质量年现场会汇报演出中,拍胸舞《闽南汉子》博得现场领导和来宾的热烈掌声,4位名副其实的“闽南汉子”也赢得同改的欢迎和尊重。两岸文化同文同宗,共同的热爱使两岸服刑人员结下深厚的情谊。

习得一技为新生

服刑人员参加“非遗”技艺培训不仅仅因为兴趣爱好,更为习得一技之长。在泉州监狱四监区,时常可见服刑人员或独自一人,或相互协作,灵活地按压着手指、活动着手腕。原来,他们正练习着一门特殊的技艺。今年,监狱成立掌中木偶习艺班,投入数万元专项资金请师父、购木偶、做道具,四监区的20名幸运儿从近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掌中木偶的监内传承人。

“关注的人多,潜心学习的人少,掌中木偶正面临人才枯竭的窘境”“在木偶剧团,一名熟练的掌中木偶表演者月收入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上万元”,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陈炎森关于掌中木偶行业情况的介绍,给了学员们莫大的信心。训练中,他们自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上述利用休息时间自觉训练的场景屡见不鲜。经过初训,学员们已掌握基本技巧,舞台上用灵活的手指演绎着掌上人生,又何尝不是重谱着自己的多彩新生。

大师爱心行善举

提起草根雕塑艺术家陈信心,泉州监狱的服刑人员无不竖起大拇指,其创作的作品贴近生活、自然写实,遍布泉州当地公园、广场等重要场所。但不同于聚光灯下的其他工艺美术大师,陈老师显得有些“不务正业”。自2014年起,陈老师与监狱携手在监内开设创意雕塑课程,潜心推广闽南创意雕塑,无偿为服刑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近3年,陈老师风雨兼程,每周必到现场对40名学员手把手教学。在其悉心教导下,40块“顽石”终成美玉,闪现出熠熠光辉。在监狱“狱园达人秀”活动中,学员们的作品占了获奖作品的半壁江山,泥塑《惠女风采》获选送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矫正实务论坛书画作品展。监狱还专门开辟展区展示精品,使其成为泉州监狱监区文化建设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

在泉州监狱,关于“非遗“的故事还有很多,有自学成才的舞狮队励志哥、有民俗表演的开心弟、有从“中国梦想秀”载誉而归的许警官曲艺班……他们的经历在泉州监狱服刑人员中口口相传。“非遗”不再只是荧屏上的光影、书籍中的文字,它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服刑人员身边,有血有肉、亲切可爱。

(王鲁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