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陈颖:用工匠精神审查每一份证据

2017-04-21 08:37:04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1日讯  一本本卷宗材料记录着她严谨细致的办案作风,一次次出庭呈现着她唇枪舌剑护法的英姿……缘于心中的热爱,她在公诉岗位上坚守了20多个年头,用坚强的毅力、细心的柔情,演绎出别样的铁骨铿锵。她就是省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陈颖。

每天,陈颖都会利用上午上班前和中午一个小时看书学习,这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作为公诉人,平时积累很重要,得跟上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做一个有准备的人。”陈颖告诉记者。的确,这位办理过诸多大要案、疑难复杂案件的全省检察业务专家始终保持“充电”的习惯。

陈颖生活照

与陈颖共事的同事都佩服她的办案能力。“一个案子交给陈颖只要一两个星期就办完了,不仅效率快,而且精确度高,无一错漏。”这是同事对陈颖的评价,更是对陈颖的肯定。当记者问到有何秘诀时,陈颖笑说:“没什么秘诀,都是案子‘喂’出来的。”

采访中,陈颖与记者分享了对她养成严谨细致办案作风产生很大影响的第一次办案经历。

当时,陈颖在基层检察院学习锻炼。那是一起故意杀人案,村里的计生干部发现一户人家的新生婴儿不见了,询问孩子父亲,孩子的父亲却说孩子出生时头部着地,出生后不哭不闹,不吃不喝,没有呼吸,以为孩子死了就埋了。然而,当计生干部挖出婴儿尸体求证时,居然发现孩子还活着。

这起案件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都在谴责这个狠心父亲。但当陈颖接手案件提审被告人时,这位父亲痛哭流涕地说他真的没想杀孩子,真是以为孩子死了才埋的。当时,陈颖也觉得这是狡辩,但陈颖的师傅却说要慎重,不能想当然。为此,他们专门走访咨询了妇产科专家。据妇产科专家介绍,作为一个普通人确实存在难以判断新生儿是否真正死亡的可能。接生时的一些证人也佐证了父亲的辩解。最终,综合全案证据没有起诉这位父亲。

“这起案件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起诉权重如千钧的意义。因为我们的一个判断,都可能导致罪与非罪的天壤之别,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所以,在以后的公诉工作中,我都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审慎的态度,认真细致地研判证据,精准深入地析法说理,严格每一起案件的起诉标准。”陈颖对这次的办案印象尤为深刻。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完美。”陈颖内心有着完美主义的人生信条。特别是办案需要精益求精,她会用工匠精神审查每一份证据,想办法让证据活起来,让证据说话。

在她办理过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在一审期间如实供述了罪行。然而,二审却出现戏剧化情节,被告人全盘翻供,称没有使用暴力手段,是被害人不小心倒地摔到石头上死亡的。被告人到底有没有使用暴力手段?如何判断?该案没有目击证人,周围的东西也不能说话,唯一的关键证据就是被害人尸体。陈颖仔细比对在卷证据,并联系技术部门全面审核尸体检验的全部材料。果然,发现现场尸体照片显示手指甲缝塞满泥土。结合现场泥泞判断,这应当是被害人在生前被实施暴力过程中挣扎形成的。开庭时,被告人还一口否认,陈颖当即出示证据辩驳,被告人顿时哑口无言。最终,被告人被法院判处死刑。

陈颖深知身上肩负着打击犯罪的责任、保障无辜的使命,真正做到不枉不纵,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在办理一起雇凶杀人案中,陈颖审查发现被告人可能有协助抓捕同案犯的立功表现,就主动联系公安机关补充相关证据,并建议法院认定其有重大立功表现。辩护律师由衷赞叹她“真敬业”,深感意外的被告人对她更是心服口服:“我服从法律判决,你们很公平公正。”

办案不轻松,但能让群众从所办的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她乐此不疲。

(本报记者 雷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