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90后”民警的工作“秘诀”

2017-11-09 08:59:57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9日讯   日前,记者来到明溪县公安局夏坊派出所,见到“90后”民警李时平。外表憨厚、性格开朗,这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没聊上几句话,李时平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您好,夏坊派出所民警李时平……车辆在哪里发生刮擦……您先拍照固定证据,既然只是后视镜被碰到了,建议你们协商和解……”

原来,辖区某村道上一辆摩托车与小轿车发生刮擦,当事人通过手机直接联系了李时平报案。李时平在了解情况后,认为双方只是轻微刮擦,便建议协商解决,并让当事人来派出所领取调解协议书。

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只用手机就完成了调解工作。“农村里多是一些小事,很多时候用电话、手机就可以解决。群众打电话给你就是信任你,只要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就会打心眼里接纳你!”李时平笑着说。

三年前,24岁的李时平来到夏坊派出所工作,那时他刚从警校毕业没几个月。“当时所里就两个民警,走访、户籍、办案……每一项工作我都要去学习。”说起自己办理的第一个案件,李时平露出了害羞的表情。

2014年7月,辖区一位群众报案称村里有人组织赌博,李时平和同事出警赶到村里询问情况,村民们却是一问三不知的模样,不肯配合李时平调查取证。

“新来的,什么都不懂,能做啥……”夏坊派出所辖区有16个行政村,70多个自然村,村民们惯用方言,看到年轻的李时平后,都抱着一股怀疑的态度,自然也不愿意配合工作。

好不容易调取了视频监控、联系群众了解情况、查处违法嫌疑人后,李时平制作的文书却被法制科民警以“事实不清晰,证据材料不完整”退了回来。

为了办好这个案件,李时平虚心向法制民警请教,一步步补充证据完善材料,并强化学习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

“在办完这个案件后,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加强与村民们的联系,只有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于是一有空,李时平就往辖区各个村庄跑,下决心要和群众混个“脸熟”。

见到村民后,李时平总是笑眯眯地和他们打招呼拉家常、分发警民联系卡、介绍公安机关开展的各项工作、帮助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甚至学会了当地的方言……村民们也慢慢认同了这个新来的警察。

今年2月的一天,村民李某给李时平打来电话:“李警官,李沂村有个人开货车进来,车上好像有枪支。”

“好的,我们马上过去!”接警后,夏坊派出所兵分三组展开行动。为了不打草惊蛇,李时平和协警在李沂村村口路段蹲点,三个多小时后,终于发现了可疑车辆。

李时平迅速上前将货车引导到路边停车接受检查,在驾驶室里发现了一个黑色袋子,并在里面找到了一支气枪。原来,林某原想携带枪支上山狩猎,群众发现后及时通知民警,很快林某被抓获。

调解各种矛盾纠纷、帮助迷路老人回家、为村民们播放禁毒电影……如今,年轻的李时平已经成为派出所工作的一把好手,群众都亲切地喊他“李警官”,家里有什么事情都爱和他唠叨几句。

“这里的群众都非常淳朴,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了,派出所的各项业务工作自然也就好开展了。”说起自己工作的“秘诀”,李时平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本报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