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大宝求关爱”背后的情感诉求

2017-11-17 08:42:22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7日讯  记者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公安分局获悉,该局银湖派出所日前处置一起9岁女童瑶瑶自编的“绑架案”,原因是她认为母亲生下弟弟后对她关心少了,想以此获得更多关爱。(11月15日《钱江晚报》)

天真、纯净的孩子,颇有“心计”地编织了“绑架案”的谎言,为何?原来是家庭的结构性变化,让瑶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和心理失衡,于是便采用错乱的方式吸引成人们的注意力。“大宝求关爱”只是一个缩影,其中隐藏着一个群体的爱与痛。

对于瑶瑶来说,弟弟的到来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母亲把重心放在了二宝身上,对她的爱与关心明显地减少了。这种心理落差,让她产生了相对剥夺感和挫败感,于是产生嫉妒羡慕恨等情绪问题。瑶瑶自编“绑架案”,只不过是她进行利益表达的方式。

从独生子女到非独生子女,从一个人享受所有关爱到与弟弟分享,这不仅需要瑶瑶进行身份和角色的置换,也需要进行心理上的适应和调节。未成年人难以正确认识新生命的到来,对爱和亲情的理解也不够全面。此时,如果父母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 “胡思乱想”难免会给瑶瑶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也是一种利益与情感混合的社会互动关系。弟弟妹妹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家庭资源被分享,也意味着父母之爱被分摊。情感与利益双重的“价值失落”,让不少大宝对弟弟妹妹的到来持有一种抵触、排斥的态度,从而“轻率而糊涂”地采取一些偏差、错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孩子们成长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得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对于稚嫩的孩子们来说,家长们不仅要注意平衡“爱的供养”,还要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的新情况、新变化,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与人、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帮助“瑶瑶们”清除认知障碍,不仅有助于让家庭关系更加和睦,也有助于让其人生拥有更多的光亮和温暖。父母要从中发现大宝的利益诉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守护与陪伴,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霾,更好地健康成长。

□杨朝清(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