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陈学逸:“出气警察”修炼记

2017-12-07 11:06:25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7日讯   在公安信访岗位16年,他时刻不忘“信访无小事”的工作信条;面对信访群众,他始终坚持“一声招呼,一把凳子,一杯热茶”的工作做法。他就是古田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副主任科员陈学逸。近年来,他先后三次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获得“福建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有访必接

解决上访群众难题

“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要切实把群众的实际问题处理到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能够解决的,尽快予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使群众能够理解。”陈学逸说,当他遇到群众把与公安无直接关系的问题带来上访的时候,尽管难接,但还是会选择接下。

2016年3月,古田县城东街道60岁老人陈某再次来到古田县公安局法制大队信访中队,一边拿着材料,一边抹泪责骂不孝子女对自己不闻不顾。

这是陈某第七回踏进陈学逸的办公室,如往常一样,陈学逸耐心地安抚着老人的情绪,倾听他内心的苦闷,不厌其烦地教他如何走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为老人拟起诉状。直到半个多小时后,陈学逸才将拿着起诉状不住道谢的老人送走。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此前陈学逸曾是老人“炮轰”的对象。

“那时候他第一次来上访,脾气很大,把子女不赡养的责任怪在公安机关头上。”陈学逸告诉记者,由于不谙信访流程,陈某误以为子女赡养问题也归公安管理,曾多次责问陈学逸等人为何不帮他处理问题。尽管陈学逸多次解释该工作不属于公安业务,并为他普及法律知识,讲解办案流程,陈某也始终觉得这是他的推脱之言。

在几次单方面的“交锋”后,陈学逸渐渐从老人的诉说中了解到他的难处——因为不识字,无收入来源,老人不知该如何写起诉状,也请不起律师。找到了“症结”所在,陈学逸迅速开出了“药方”,于是有了老人第七次踏足他办公室的一幕。

“其实我心里也清楚,我这是给陈警官增加了额外的工作,但他每次都很耐心地替我想办法,教我怎么做。他真是一本活着的法典,什么法律问题,都能答得上来。”解决了子女赡养问题的陈某如是评价。

有访必应

力争给上访群众满意结果

2011年1月20日早上6点,古田县城东街道洗涤厂内,锅炉工陈某某走出厂房,满脸是血。由于患有精神疾病,陈某某也说不清自己脸上血迹的由来,其家属则认定是被他人打伤。民警接警赶到现场后,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证实陈某某的损伤是自残自伤,但家属始终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并开始不断上访。

怎么办?难道就找不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吗?陈学逸想了想,还是要主动作为!他同办案民警一起到洗涤厂及周边街区继续寻找证据,经过多次走访,他发现在洗涤厂斜对面某商铺有一民用探头能拍摄到洗涤厂大门口!他反复查看监控视频,终于证实了从当天晚上12点至第二天早上6点,厂区内除了陈某某并无他人进出。熬夜将六个小时的监控视频看了好几遍,这令陈学逸的老花眼又红又肿,但换来的却是家属们最终接受了调查结果。

“群众上访时不理解,甚至质疑你的工作,你为什么还劳心劳力帮助他们?”面对记者的疑惑,陈学逸的回答很朴实:“人民警察,穿上警服,神圣不可侵犯。但在信访岗位上,却不能以自尊心和个人得失处理问题。只有让信访群众出了心中的怨气和指责,才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