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让邻居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

2018-06-27 16:37:22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文汇社区党群工作室延伸服务推动邻里良性互动

城东街道地处重庆市黔江区,是黔江商贸经济中心和人口集散地,常住人口9万余人、流动人口4万余人,社会结构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从散居化向社区化、小区化及两新组织集中趋势明显,由此滋生的诸如业主与物管之间的利益分歧、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遗留问题、公共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等社会矛盾尤为突出,城市小区治理成为新难题。

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完全适应形势新变化,跟进不及时、覆盖不全面,是造成小区治理难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黔江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关键点,提出了“党建统揽”的社会治理新方式,城东街道伴山国际小区党群工作室应势而生。

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有效推动邻里间良性互动

“在探索社区治理过程中,我们将“党群工作室”设在小区,建起手工坊、“和事角”等多支服务队伍,动员社区成员参与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活动……”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文汇社区党委书记张滨告诉记者,这样的方式不仅近距离服务了居民,还有效推动了邻里间的良性互动。

45岁的张滨是湖北恩施人,二十多年前嫁到黔江,一直从事着与居民打交道的工作,于2007年担任社区计生专干。多年来,张滨以一颗热忱之心服务居民,获得广泛称赞。2012年,被居民推举为社区居委会主任,不久后又当选为社区党委书记。

据了解,文汇社区是城乡二元型的涉农、涉商混合型社区,常住人口3万余人,社情十分复杂,矛盾纠纷比较突出。为标本兼治解决基层问题,实现社区平安和谐,张滨带着干部们着手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最终决定将服务工作下移到居民中,将社区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可重心下沉,拉近距离,主动将服务延伸到居民中的思路定下来之后,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物管和业主的关系怎么才能最顺心等问题,接踵而来。

从成立小小“和事角”

到建立“党群工作室”

小小“和事角”,化解纠纷作用大。据伴山国际小区居民安邦成介绍,他是“和事角”的调解员,“和事角”的成立源于一次集体纠纷的解决。

原来,伴山国际小区建成于2014年,随着住户增多,纠纷矛盾越来越突出,又因住户与开发商、物业管理之间的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去年5月,小区数百位居民要讨个“说法”。张滨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阻止了事态恶化,在干部们的共同劝解下,住户的情绪得到缓和。为彻底解决遗留问题,5月底,张滨牵头找到司法部门,协调开发商、物业管理等各方,在该小区现场办公,现场依法依理解决居民的集中合理诉求。一个多月下来,各类纠纷450余件得到化解。

集体纠纷解决后,现场协调的工作方式并没有撤销。将业主免费提供的办公场改成“和事角”,继续让居民有事能说,遇纠纷有所调解,而参与调解的小区居民安邦成等人,也被居民亲切地成为和事佬。

受此启发,张滨又“依葫芦画瓢”,把此形式延伸到社区服务其他方面,于是,党员加油站、志愿者吧、民事代办站、手工坊、舞蹈队等相继落脚,统一归口“党群工作室”,形成党群零距离驿站。2017年7月,在征得业主们同意后,小区“党群工作室”正式挂牌,在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地同时,给居民业余活动提供交流有平台,有效促进了小区平安和谐。

便民服务多样化

居民感到很幸福

伴山国际小区居民严建华是一名下岗职工,但靠手工编织实现了创业梦,经营起了一家毛衣编织网店。去年7月,张滨邀请她在小区开办一个手工坊,带动年轻居民编织。很快,这个小小的编织坊,成了居民良性互动的桥梁。

“以前连邻居都不认识,现在邻里都是好姐妹。”38岁的小区居民何跃说,去年底加入手工坊后,学会了编织手艺,利用闲暇时间织毛衣,一个月能收入几百上千元。不仅如此,还通过手工坊认识了邻居,现在大家都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目前,该手工坊团队已有30多人。除了手工坊,商户志愿服务队、党员加油站也经常开展类似活动,使得社区居民间陌生感大幅度降低,幸福感稳中有升。

作为全区探索的试点,伴山国际小区是黔江区首个设立党群工作室的小区,相关便民服务的多样化延伸,得到了居民广泛好评。居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小事不出小区,邻里之间也不再是“各扫门前雪”了,生活在这里感到很幸福。

□本报记者 蔡开元 游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