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莆田城厢区法院规范多元化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处置流程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30日讯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面对复杂多样、矛盾冲突剧烈、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案情,如何公正高效、妥善处这类纠纷,成为摆在莆田城厢区法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多元化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是我们交通法庭一直探索的方向。”莆田城厢区法院交通庭庭长何冠荔表示。为此,近年来,城厢区法院紧扣综治大局,深化多元化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十余家单位联动调解,规范多元化解处置流程,实现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建制 规范一站式服务 2011年,城厢区法院交通法庭成立,法院和交警开始探索联动调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模式。2015年,交通法庭进驻城厢区交通事故快处中心,联调单位扩充至十余家。在城厢交警大队快速处理中心里,窗明几净,十几个窗口整齐划一地分隔开,法院、司法局、保险行业协会等单位派驻人员在此地办公,为当事人提供交通事故处理、立案审查、诉前调解、心理引导、司法救助、判后答疑等“一站式”服务。 2016年,辖区群众黄某驾驶货车与行人陈某发生碰撞后逃逸,致陈某倒地,倒地后的陈某又遭王某驾驶的小型客车碾压,二次碰撞造成陈某死亡。案件经审理发现,两辆肇事车系不同地市的保险公司投保,两家保险公司均表示对该案事故不予全额赔偿。为防止矛盾扩大,城厢区法院立即与莆田市保险协会联系,由保险协会与不同地市的两家保险公司沟通,辅助法院调解矛盾。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制度化,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群众,更好地实现案结事了,为综治平安做贡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调解项目和赔偿标准进行统一,简化调解程序,保障当事人权益。”何冠荔说。 2017年7月,为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城厢区法院首家推动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自该机制实施以来,城厢区法院审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呈现调撤率高、自动履行率高、当事人满意度高、判决率低和上诉率低“三高两低”的特点。 “通过成文的形式规范多元化解机制,有助于各部门调解衔接到位,使多元化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做到高起点、规范化。”何冠荔如是说。 推进 创新调解新方向 自多元化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以来,该院也不断创新调解方向,联动调解空间不断拓展。今年7月,城厢区法院的调解员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进行调解,确保当事人在哪里,调解触角就伸向哪里。 由于互联网打破了交流的时空限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千里之外促调解成为可能。今年来,城厢区法院巧用“互联网+”平台,针对部分长期在外地居住的当事人、腿脚不方便的人、不愿意到法院调解的人,启用线上+线下双平台调解。法官依托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调解,对远程调解全过程进行卷宗档案同步留存,并将调解协议通过电子数据方式传送给远在外地的当事人,免去当事人来回奔波之苦。 除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延伸司法触角,城厢区法院还利用“网格化”调解,创建“零距离” 司法。 对各区域发生的交通事故,交通法庭会第一时间联系村(居)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以“近邻”为纽带,推行网格化联动调解模式,有利于使交通事故纠纷矛盾关口前移。“村(居)委员在联动调解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何冠荔深有感触。近日,华亭村村道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村干部的协助下,双方当事人很快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为稳步推进机制实施,该院在积极拓宽平台和渠道的基础上,还与十余家联调部门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实务应用中遇到的沟通、对接、法律问题等,进行协调解决,细化多元化解处置流程。 保障 提高司法满意度 今年7月,河南省信访局到该院交通法庭参观调研,零信访率、高满意度的一站式服务,获得来访人的肯定。该院自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制以来,70%以上的当事人能在事故当天达成调解并获得赔偿款,案件自动履行率达98%。 群众司法满意度提高,离不开该院致力于调解员队伍建设以及联动普法行动的推进。该院交通法庭包括法官在内的7名调解员,个个都是调解能手。 今年6月,一名中年男子醉酒后后发生交通事故,小腿截肢。经该院交通庭调解,达成调解协议。事故发生后,该男子经常饮酒买醉。了解到该男子的现状后,调解员立即对该男子开展说服教育,规劝其积极面对人生。在调解员的努力下,该男子心态得到了良好的调整。 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交通法庭借助联调各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调解员队伍。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调解技能,交通法庭还采取模拟调解、庭审观摩、岗位练兵等形式多样的调解培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 除了事后保障,该院交通法庭也将保障前移到事前,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前往学校、社会、敬老院开展普法行动。2017年重阳节,该院交通庭一行人到敬老院开展送爱心及普法活动。何冠荔说:“老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进老人院送法,有助于提高老人的交通法律意识,营造知法守法氛围,也助于广而告之我院交通事故责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让群众知道,发生交通事故时,要去哪处理、如何处理。” (本报记者 陈琦 见习记者 余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