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审视中国书法艺术的“气”
人,讲究的是精、气、神,古语说得好:“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而气是维系精与神的纽带,既有内涵的潜在又要通过心的感悟。恰如管子曰:“精也者,气之精者也。”一幅书法作品有没感染力也如同一个人有没“气”,也即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气韵程度紧紧相连着,与作者挥笔书写时对“气”的把握与运作大有关系。 何为气?气是万物之本、 生命之源 。先秦人基本认为,气非形而是形之本,气为生之本,气且与心相对。俨然,无论从微观到宏观,从具象到抽象,抑或从客观到主观,从生理到心理,“气”贯穿于大千世界。其实,天体、万物、心灵、艺术都以气为本源。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是一对矛盾与对立的辩证统一体,“气”的存在是产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这揭示了世间万物生存变化的根本法则。“气”之说,老子《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的《知北游》 曰:“通天下一气耳。” 就书法而言,“气”既指作品风格中所洋溢出的气韵, 也指作者的自身气质 、性格。“气”在书法的审美构成方面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字的笔画、结构,乃至整幅作品章法布局富有动势的生气与贯通呼应的气脉上。气与韵本是两个词,气是韵的根基,而韵是韵的幻化,两者有机融合为气韵,更构成书法作品的艺术极致。“气”以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美学思想为基础,具体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气势韵味。富有“气势”的作品才有韵,才最为动人心魄,于是乎“气韵生动”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亦是书法艺术审美的第一准则和最高要求。“气”也!就书法作品的整体画面而言,是运用线条的动势、质感等变化,并借助形体,包括空白处之“虚空”以表达一定的情趣、意念,使之表达或让人感悟出一定的形迹势态和理想的艺术境界。 可以说,中国书法艺术最为迷人之处是其传导出的那种精神,而不是它简单的表现出的外在的形,这是基于书写者倾注于其中人文的东西。南朝书论家王僧虔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实际上书法之神采、气韵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一切艺术一样,其表现出的神采就是其透出的气,其核心精神全在一个“气”字。 关于“气"之重要及关键,我们可从庄子所说的“夫志,气之帅也,气,使之充也”,这精辟的论断而得到启迪。曹丕曰:“文以气为主”。书画同源,文理相通矣!书画作品同样注重言“气”也。王充在《论衡》中认为,有气,外在形式才是美的。反之,作品的画面即形式雅观,如果没有丰厚的气与韵充盈着,也显得庸俗。当知创作中,气通过物化过程凝结在艺术形象上,气能昭示出作品的思想高度及审美价值。艺术境界讲求养气、蕴意、逸韵。从美学上引伸到人的审美心理构成,则为人重气质、才气矣。此外,人之艺术情趣、审美体验、审美意识等皆属气之范畴。从美学角度说,这理应是欣赏的主要内容。 “气”之说发展到书画中有着深层的意蕴,气乃天地万物生存运动之原动力。“气”分阴、阳两气,阴阳二气的相运化,作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种种现象。就创作而言,对于“气”,一是指画家主观心理素质,或创作前的心理冲动或称心境状态,也即主观与客观相感应而产生的通感、共鸣的瞬间心理表现。二是指在笔墨运行中笔力的运用、内涵的深浅。是焉!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规律在中国书画艺术用中无所不在。切就人身而言气,气字指人之生理生命力强度,不同人的内蕴和外延所潜在和表露得程度也不一样。就文学艺术而言气,则是指人的生理的综合映射所及作品上的影响。人的观念、情感、意象等通过他自身具有的气之运行表现到其作品之上。即使有同样的观念,但会因创作者之气的不同,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下的心境、情绪不一,其表现所形成的作品的形相而异也!有文人载道称:“愤怒出诗人。”同理,一个书画家在不同的景境中有着不同的心境,其创作的作品格调也有不同!气之如何如矣,总是会受人的文化修养、意识观念、想像张力等所左右、所波动而有别也!。所以,一个人的个性及其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性都是由气所决定。 夫作品神采为上、气韵为高哉!多年的书法创作实践使我对“气”有所思所悟:“书画而言,正心为书画哉!所谓精神之神、传神之神,实亦须由气而见;夫气之升华兮,而融人于精与神,乃艺术性之气矣!是焉!道佛当感知,参禅可悟之。”呵!作者内在的生命力向外展露的经路正是气的作用,这当是中国文艺理论的特色所在。作为创作者,当深得这艺术个中三昧。 (陈则周 作者系福建日报记者,名列《中国作家大词典》、《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美术家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