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你的朋友圈有人“打卡”学习吗?

2019-05-20 10:02:53 来源:福建法治报
观点采撷:
 
违规的不是“打卡”而是诱导分享
 
在现实中,微信打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每日的英语阅读打卡,是向身边人宣示,以此鼓励自己,或获得他人的鼓励,这是有效、有益的社交互动。不过,朋友圈里打卡的人太多、次数太频繁了,也就会引起“审美疲劳”,令人感到不适。如今微信对打卡进行限制,判定返学费等利诱用户分享链接打卡,属于违规行为,明显是要清理整顿违规打卡现象,以规范商家的营销推广行为。
 
此前,部分商家为了推广业务、吸引流量,采取物质奖励的措施,比如免学费、奖学金、实物奖品等,鼓励用户在朋友圈打卡分享链接,以达到宣传推广目的。借此,商家可以借助用户的社交关系,挖掘更多的用户和业务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滚雪球式增长。然而,此举会诱发用户每天刷屏打卡,形成垃圾信息,对其他用户造成了无谓的干扰,影响到正常使用,许多用户深感不便。
 
而按照微信团队在2018年2月发布的《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规定,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账号文章的行为是被禁止的。一旦被发现,微信团队将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封禁相关开放平台账号或应用的分享接口等。显而易见,“打卡学英语”等被判定违规,并非是“打卡”行为所致,而是存在诱导分享嫌疑,所以才遭到微信的禁止。
 
因此,普通用户在朋友圈打卡,只要不涉及诱导分享,并不会遭到封禁。至于那些以“打卡”为名,给予用户物质刺激奖励,实则想借此达到低成本推广、导流的行为,则就属于被禁止之列了。事实上,在微信公布违规账号后,多家公众号及时调整了打卡规则,不再强制用户打卡,奖励制度并未取消,就是想规避禁令风险、留住用户。
 
近年来,随着微信成为最大的社交平台后,一些商家为了快速牟利,采取了过度营销推广方式,导致微信群、朋友圈充斥各种商业推广链接,引起用户的反感。微信用户并非完全排斥商业推广,只是推广也要有个度。毕竟微信属于熟人社交平台,过度营销会因利益驱动,而影响到熟人间的人际关系。显然,微信封禁各种诱导分享行为,对广大用户的干扰会降低,朋友圈也会变得干净些,用户也会因此享受到更舒适的社交环境,这种行为值得点赞。
 
(江德斌 齐鲁晚报)
 
网言网语:
 
@大彬er:支持,打卡打得我累死了。学习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打卡?
 
@明知被嫌弃依旧被迫打卡的学生小黄:要打卡真的令人窒息,感觉自己被绑架,你看看我现在的朋友圈,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你能忍吗?我身边的朋友,一退钱就立马把这些链接删掉了。
 
@大鱼-菲菲:学的人表示其实体验很好啊,家人朋友还在下面鼓励。
 
@HALCYONCRUSH:我觉得打卡挺好的,监督自己,而且自己朋友圈想发什么不行?
 
@李大侠:说实话,分享朋友圈赚回来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一直在用流利阅读看外刊,每天打卡做笔记,已经70多天了。一起进行的还有每天听写新概念一篇,坚持了10多天,后来没继续了。我真的觉得这种方式学习挺好的。不喜欢看的可以屏蔽我,但是这可以帮助到我学习。没必要一棒子拍死……@一位为儿操碎心的老母亲:儿子三年级了,最近看中了一款英语学习产品,想试试,但它要求家长在朋友圈中坚持分享机构拟好的“广告”,日复一日的打卡,坚持几个阶段就可以领奖品,孩子为了奖品要求大人分享。这种分享实质是用我的个人信用为商家背书。产品万一不好,损坏的是我的个人信誉,很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