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安溪法院借力科技提速司法便民

2019-05-29 11:46:54 来源:福建法治报
让审判插上信息化翅膀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9日讯  近年来,安溪县人民法院面对大数据的信息科技发展形势,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作用,抓好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逐步推进无纸化办案,探索设立电子文档中心,强化电子送达深度运用,将信息化贯穿到立案、审理、执行全过程,让公正为民以更加快捷、真实、可视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
 
无纸化办案
 
审判提速增效
 
3月4日,安溪法院副院长白崇斌开庭审理一起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与以往不同的是,审判席上没有往日堆积的卷宗,取而代之的是系统里完整的电子卷宗。
 
庭审过程中,多席位电脑显示屏同屏展现起诉状、电子证据等卷宗材料。法庭围绕本案定罪、量刑相关的事实、情节和证据等展开调查。控辩双方围绕出示的电子证据进行了质证,并充分发表了意见。
 
通过智能办案系统以无纸化方式开庭,有效解决庭审过程中庭审时间长、翻阅卷宗费时费力等诸多问题。这样的开庭方式在安溪法院已是常态。
 
2018年以来,面对日益繁重的办案任务和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新变化,该院党组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信息化在审判工作的深度运用,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无纸化办案的工作方案》《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工作规定》等系列文件,推动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推动从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流程阶段和各个诉讼环节所产生的诉讼文件、所实施的诉讼活动同步转化为电子数据,并纳入案件办理系统,做到案件审理过程的全程留痕和科学管理,为案件评查、管理和监督提供有力信息支撑。
 
而作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档案电子化亦显得尤为重要,该院以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和社会化外包为机制保障,着手实行卷宗档案数字化工作,成效渐显。目前,已完成全院70%以上的卷宗档案数字化工作,扫描诉讼档案18余万卷700余万张。
 
借力科技
 
精准高效送达
 
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人口流动频繁等因素影响,当事人地址不详、下落不明等现象时有出现,“送达难”成为制约审判效率的“顽疾”之一。为有效解决“送达难”的问题,提高民商事案件审判效率,安溪法院率先在泉州市启用了“安存语录”录音公证电话。
 
吴某是一起离婚纠纷的被告,因常年在外,承办法官多次通过上门送达和司法快递专邮,均未能成功送达应诉材料。后经调查获知吴某正实名使用的电话号码,承办法官决定通过电话进行送达。
 
当天,书记员通过“安存语录”一体式固话机,拨通吴某电话,告知其起诉状副本内容、证据材料、诉讼权利义务以及开庭时间。吴某明确表示知悉以上内容,并将准时出庭应诉。该通话过程全程录音,并上传“安存语录”网站,承办法官随时可在网上收听、下载,对当事人有争议的通话,还可以提交第三方公证机关对录音内容进行公证,保证录音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为了让更多案件能尽快进入审判流程,安溪法院还创新通过“微法院”开展微信送达,巧借福建治安便民平台,使用“智慧房屋”准确定位被告地址及房屋图像,开展精准送达,送达照片一并附在卷宗,张贴在案卷上随案流转。这样的“铁证”,可以有效避免当事人对送达照片的异议,促进送达工作规范化。
 
高效的送达有效缩短了审理时间,加快了办案效率。2018年以来,安溪法院共利用“微法院”“安存语录”“智慧房屋”等电子方式送达1125件1532人次,成功送达1058人次,进入公告送达程序案件同比下降23.3%。
 
网络为媒
 
打造指尖上的司法服务
 
赵某与陈某早年在新加坡相识,双方婚后育有一子。后陈某继续去新加坡生活,而赵某则留在安溪。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聚少离多,夫妻关系逐渐淡化,赵某遂向法院起诉离婚。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考虑被告陈某长期居住在新加坡,如跨国送达各类法律文书耗时较长,而且陈某从新加坡回安溪开庭也要花费大量时间。了解到陈某与赵某平常偶有通过微信进行沟通过,经被告赵某同意,承办法官通过微信向其送达了应诉材料。
 
在征得双方同意后,一场由法官组织、原被告相距近3000公里的离婚纠纷庭审在微信上展开。庭审过程中,承办法官在线上对双方当事人身份及委托手续进行了确认,引导双方表达各自意愿。最终双方达成“原被告双方自愿离婚,婚生子由原告抚养,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人民币3000元”的调解协议。
 
近年来,安溪法院主动适应“互联网+”形势,充分发挥微信等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优化“两微一端”及12368诉讼服务平台便民服务举措,从立案、开庭,再到执行各个环节推行网上便民举措,提供在线咨询、联系法官、失信曝光、线索举报,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诉讼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茶乡群众架起司法便民新桥梁。

(本报记者 林扬阳 通讯员 徐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