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2019-07-03 10:01:30 来源:福建法治报
老民警谈政和公安的变化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3日讯  数载春秋,栉风沐雨,淡褪了最初的光环,从警岁月的信仰挟着梦想在跌宕中前行,用誓言和青春,托举警察的职业荣光。在政和县公安局工作多年的老民警们谈起政和公安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纷纷感慨:“一路走来,政和公安的变化很大,希望政和公安越来越好!”
 
“现在的公安档案很规范,法制把关很严,社会法律法规很完善。” 在1974年从警、现已退休的老民警周世亮记忆里,以前没电脑,笔录、案卷全靠手写,不像现在电脑扫描备份,不会丢失,而且上级公安机关随时可调阅审核。
 
早年的治安科主要负责案件调解,乡下发生一些大的矛盾纠纷,治安科就要派人下去参与调解,往往一去就要住在乡下好几天。“许多乡村还没通公路、局里也没车,有次从东平到西表村,走了两三个小时。”周世亮说,因为要在村民家里吃饭、过夜,每次下乡还得带上粮票和洗漱用品。
 
谈起早年公安工作的艰苦,现已退休的政和县公安局原政委宋兰仲有着更深的体会。从1968年参加工作到退休,宋兰仲在公安战线工作了40多年,经历8任局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安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什么都要用票购买,连买豆腐都要票。因粮食紧张,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粮食问题,那时的县直机关都有生产基地,县公安局也在松源村开荒地种稻子,收割的稻谷换成粮票分给干部(民警)。”宋兰仲说,“有事找公安,无事搞生产”在当时是一种常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公安通讯设备、交通工具、办公设施都十分落后,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办公室是几个干部(民警)挤在一起,有的干部(民警)甚至在自己宿舍办公。整个局机关只有一台电话,下乡办案基本靠“两条腿、一张嘴、一支笔”,没有现在的执法记录仪、扫描仪、照相机等先进设备。虽然工作艰苦,但大家工作热情却很高涨,下乡办案在老百姓家中过夜,事情没办好,身上长了虱子都不敢回单位,怕被批评。
 
据宋兰仲回忆,改革开放后,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警种分工更加精细,打击违法犯罪更专业化。民警办公办案场所逐渐得到保障,法律法规也更加健全。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对公安工作提出更高期待和要求,公安机关对民警依法办案也有了更严的标准。
 
“过去,公安是特殊工种,却没有特殊待遇,现在公安工作依然是辛苦,但公安民警的待遇也明显提高了。”宋兰仲深情地说,自己一辈子在公安工作,对公安有感情,对公安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1978年参加工作,如今为三级警长、一级警督的叶保松,工龄长达40年仍坚守在公安岗位,是目前政和公安在职工龄最长的民警。叶保松曾经待过的杨源派出所,最早是在乡政府里办公,后来又搬过两个地方,但都很窄小、简陋,现在的杨源派出所是按照公安派出所标准建设的全新场所,民警办公场地、宿舍宽敞舒适,还有自己的小食堂。他感触最深的是,公安保障工作更到位,近年公安机关实施“暖警工程”后,基层派出所有了自己的办公用房。
 
为顺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公安保障工作支持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政和公安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刑侦大队和各派出所均有自己的办案区,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像录音,上级公安机关可以使随时监督调阅。警用装备得到充分保证,局里配置了先进的移动检查站、警用无人机、特警巡逻车、警用巡逻摩托车等工具,为公安警务的快速反应处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叶保松感慨万千。
 
如今,政和城区治安监控已实现全覆盖,打击违法犯罪效能和水平大幅提高。“政和公安正按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着力打造成一支忠诚担当、履职尽责的新时代公安队伍。”叶保松说。

(本报记者 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