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司法为民”落在行动上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实 “这么快就办好了,还特地送过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8月22日,当厦门市思明区嘉莲司法所所长李乐乐和公证员潘颖一起把《公证书》交给叶奶奶和唐爷爷时,两位老人连声道谢。二老想办遗嘱公证的心愿酝酿了很长时间,可83岁的唐爷爷行动要靠轮椅,家里住的是楼梯房,因此一直犯愁。前些天,嘉莲司法所和思明公证处举办的“不忘初心送服务,牢记使命解民忧”之“嘉有法宝·送证到嘉”活动来到老人所住的华福社区,79岁的叶奶奶试探着前来咨询。当天,李乐乐和公证员就上门了解情况,为他们列出详细的准备资料清单。一周后,老人整理好资料,公证员随即上门办证,隔天便把《公证书》送上门。 这样的“司法为民”故事,在全省各基层司法行政单位每天都演绎着。 “大道至简”,群众至上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组后的省司法厅紧扣“一个统筹、四大职能”,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量、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大调解格局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和新福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全省20万名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致力改进工作,把心思放在“司法为民”的行动中,把脚印留在服务群众的大道上。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层是重点,也是难点。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延伸到村居,在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方面,让群众享受普惠性、均等化的法律服务,省司法厅积极鼓励创新创造,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顺昌县在村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协理员的成功探索;惠安县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四通”体系的新鲜做法;厦门自贸片区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基地的设立…… 目前,全省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全面落地,依托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司法所、村(居)服务站,建成86个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05个乡镇(街道)法律服务站、16762个村(社区)法律服务点,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群众满意率达98%。 至此,群众曾经的闹心事、揪心事有了“预约服务”“定单服务”“绿色通道”…… 优质服务的背后,是司法行政人的初心、爱心、暖心和匠心。 今年上半年,厦门市法援中心受理各类援助案件6187件,其中不乏一些因被告恶意转移财产导致受援人“打赢官司却输钱”。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厦门市法援中心认识到,为弱势群体服务就是“司法为民”的直接体现。今年8月,厦门市法援中心与当地某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约定由融资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受援人提供诉讼保全无偿担保服务。服务推出后,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就可以置于法院的保全措施之下,有利于判决后的执行,解决了弱势群体无法提供诉讼保全担保的难言之隐。 “打造有序的营商环境”在全省公证行业不只是一句口号,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维权提供法律保障,福州晋安公证处交出了他们的答卷: 去年11月24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某食品企业的车间,因损害赔偿等问题久拖未决。该公司欲尽快恢复生产,以减少损失,可又担心重建会破坏现场。今年7月18日,接到公证申请后,晋安公证处次日就指派公证员赶赴现场对建筑物内外现状进行拍照摄像,上千万元的财产损失证据得以固定。公证服务成为解除企业后顾之忧的一剂良方。 省司法厅坚持以“减证”促“简政”,将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活动成效和实绩的“标尺”。先后将21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下到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