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加快建设“一岛两窗三区”
2009-2018年,平潭综合实验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 发布会信息摘要 主持人: 卓少锋(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发布人: 陈善光(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 林文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蔡福勇(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主要内容: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潭取得的成就。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7日讯 9月26日,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潭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围绕“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加快建设‘一岛两窗三区’”主题,介绍平潭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1月1日,习总书记亲自擘画“一岛两窗三区”(一岛即国际旅游岛;两窗即闽台合作的窗口、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三区即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战略蓝图,为平潭开放开发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这些年,实验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全面加快开放开发。2009-2018年,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3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5%,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6.72%、旅游收入年均增长63.09%,主要指标增幅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 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过去,平潭进出岛都得靠轮渡,遇到大风天气还要停航。实验区成立以来,全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第一通道平潭海峡大桥及复桥2010年通车,第二通道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目前已经主体贯通,正式通车后平潭到长乐机场仅30分钟,到福州走高速40分钟、走高铁26分钟,形成“半小时”生活圈。澳前客滚码头投入使用,金井港区口岸通过国家级验收,率先实现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港口客运货运航线全覆盖。“一环两纵两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实现“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公交”。 发布会现场 生态颜值大幅度提升。过去,平潭有“光长石头不长草”“一夜沙埋十八村”等说法。近年来,平潭致力打造融“山、海、岛、城”为一体的生态空间。每年至少植树1000万株,累计造林近1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9%提高到37.2%。完成“麒麟活脉”水系规划,计划实施39个项目,总投资87.68亿元。组织实施三十六脚湖综合治理、金井新城水系提升、小流域整治等工程,黑翅长脚鹬等水鸟开始迁徙平潭过冬。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总投资7.3亿元,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好海岛生态环境。优质空气质量天数达到99%以上,入选全国“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 两岸融合持续深入。过去,平潭虽地处对台前沿,但由于种种原因,区位优势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平潭先后实施“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两年行动计划”、“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36条”等一系列落细落实举措。陆续开通与台北、台中、高雄的客运货运直航航线,台湾中南部水果可实现“九分熟再采摘,次日通过平潭口岸上市”。全国首创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工作,完成134项职业资格对台比对,其中95项实现了直接采信,台胞可凭采信证书在实验区范围内执业。放宽建筑、规划、环保行业的准入,备案营造、设计、工程技术顾问等台湾企业60多家,已参与实验区40多个项目。出台一系列鼓励台湾青年来岚创业就业措施,仅今年1—8月就实训台湾青年1700余名。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过去,平潭“人情风”较盛,凡办事都得找关系、托人情。近年来,平潭加大简政放权,做实“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实验区机构改革,全面优化党政机关设置,区级工作部门仅设置16个,约为其他设区市的1/3、一般县市的1/2;将全区122个事业单位整合为15个,力度之大开全国之先河;推动乡镇区划调整,全岛15个乡镇将整合为4个,大幅缩减管理层级。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大集成,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归实验区行政审批局承担,真正做到“一口受理、一口出件”。 (记者 魏青 谢梦远 实习生 邱祖辉 摄影 裴敏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