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一个拥抱背后的故事

2021-02-03 16:10:09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3日讯 昏暗破旧的老屋里,福安市公安局赛岐派出所户籍民警范琴玉半跪在一个老妇人身前,副教导员詹位荣在老妇人身后搂抱着她,牵着她的手,在指纹采集仪上按下指纹。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完全蜷在詹位荣的怀中,虽然房屋光线昏暗,但这温暖的一幕,却照亮了整个寒冬。

而这拥抱背后的故事,要从2020年12月说起。

2020年12月初,陈先生拿着一本破旧的户口簿来到赛岐派出所,想帮他的婶婶申领身份证。户籍民警一查询,发现该户口所登记人员竟然名叫“哑巴”,而其身份已在多年前注销。

詹位荣怀抱“哑巴”引导其录入指纹

原来,上世纪七十年代,陈先生的叔叔老陈在赛岐镇某单位当炊事员。一天,老陈在街上遇到一名流浪的聋哑女人,将其收留后,老陈便以妻子的名义将她的户口落在了单位集体户中。因为不知女子来自何方、姓甚名谁,老陈只好将其姓名登记为“哑巴”。1988年,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哑巴”由于残疾的原因无法拍照,被暂缓发放身份证。能证明其身份的,也就只有一纸户口底册,和一本薄薄的户口簿。

这个世纪初,老陈病故,聋哑且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哑巴自此失去了依靠。为了方便照顾,陈先生便将这位婶婶接回了潭头镇渔溪洋村老家安置,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赛岐。

近20年过去,原单位由于人事变动、单位搬迁,在多方寻找“哑巴”未果后,便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注销了长期下落不明人员的户口。而陈先生就在这时想到婶婶年岁已高,便起了为其申领身份证,以便办理低保、残疾证的念头。

“哑巴”重新出现后,派出所按规定立即开展了核实调查工作。在陈先生的引导下,詹位荣来到了“哑巴”位于渔溪洋村的住所,并在昏暗的屋角看到了一个近乎匍匐在地的老妇人。陈先生告诉詹位荣,“哑巴”被接回老家后不久,便因摔伤造成脊椎骨折断,无法站立,连头都不能抬起。

“本就瘦小的老人再佝偻着身子,完全缩成了一团,让我看着很不是滋味。”詹位荣说,由于无法使用拐杖,“哑巴”甚至只能依靠一个小轮凳撑着挪动,累了就坐在小轮凳上歇歇,小轮凳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詹位荣试着接近她、观察她的面貌,但长期未接触生人的“哑巴”一见有人接近就不安起来。

为了不过分惊扰“哑巴”,詹位荣只能辗转赛岐镇街道、老陈原单位以及渔溪洋村委,证实“哑巴”的身份。而这其中关键的一步,便是要取得“哑巴”的一张正面照片。

“聋哑、精神不正常,再加上脊椎严重弯曲、无法抬头,无论是从沟通上还是实操上,这张照片的拍摄都是困难重重。”詹位荣说,坐在轮凳上的哑巴不足一米,而身高一米八多的他几乎要坐到地上,才能拍到“哑巴”的脸部。在和辅警轮流拍摄许多张照片后,他们才从中筛选出一张能供知情人辨认、办理落户审批和申领身份证的照片。经照片辨认,老陈单位最终出具了证明,证实了“哑巴”的身份。配合民警取证的其他材料,这才为“哑巴”办下了恢复户口的审批手续。

2020年12月23日,在绵绵的雨中,詹位荣第三次来到渔溪洋村。这一次,随行的还有户籍民警范琴玉和离线指纹采集设备。

考虑到“哑巴”的精神状态,詹位荣一行到达村里后,便商量由陈先生等人配合采集指纹。没想到陌生的机器让“哑巴”十分惊恐,当陈先生拉着她的手往指纹采集仪上按时,“哑巴”吓得发出彷如野猫受伤时的嚎叫,极力挣扎。

如何在其极力抗拒的情况下,顺利采集到“哑巴”的指纹?詹位荣想了想,也只有亲人般的拥抱,才能让她放下恐惧。于是他绕到了“哑巴”背后,将她抱在了怀里,用轻柔的动作拉起“哑巴”的手指,往采集仪按去。而这肢体间传递来的温度,最终让“哑巴”战胜了恐惧。

如今,“哑巴”终于领到了74年人生里的第一张身份证,得以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而这拥抱背后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公安民警的爱民情怀。正如阎维文《警察情怀》唱的那样:“带着父老乡亲的期待,拼搏在没有掌声的舞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到处有我们人民警察闪光的风采。”

(记者 龚丽雯 通讯员 缪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