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武夷山市公安局景区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融合式旅游警务

2021-05-20 15:13: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双世遗”的新“警”点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0日讯  武夷山市公安局景区派出所辖有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度假区和南源岭民宿村,辖区宾馆民宿490余家,商户、企业3600余家,年客流量1200余万人次。

近年来,景区派出所探索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融合式旅游警务,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谱写警民鱼水欢歌。该所2017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执法示范单位、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荣誉称号。

民警为游客提供服务

“三联三创”机制提升平安效能

九曲溪流绕丹峰,八方来客品岩茶。享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金字招牌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1200万游客到访,旅游治安管理与服务成为景区派出所的主要任务。

景区客流量大、人员流动性强、游客停留时间短……面对这些挑战,景区派出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完善“三联三创”创新机制,通过与辖区兄弟单位开展支部共建、协同党员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联合群众组成群防群治链条,全面提升平安景区建设效能。

今年2月的一个深夜,2名在校大学生到武夷山景区游玩,误入未对外开放的景点找不到下山的路,被困山里。接到警情后,派出所民警迅速启动联勤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对接武夷山市景区指挥中心,开启游客走失应急机制,协调景区票务、监察等多个部门展开行动。通过电话沟通、查找检票记录、公共视频确认走失游客游览路径,根据景区地形锁定搜救区域后,景区监察大队、医护人员与民警共同组成搜救队展开搜救。2个小时后,搜救队在在升日峰景点附近的山里成功找到2名又冷又饿的游客。

除了迷路、走失问题,还有涉旅纠纷问题。为了及时处理群众矛盾,景区派出所与度假区管委会、景区法庭等6个联建单位及3个村、社区联合成立“公调对接”调解室,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年近花甲的江龙生是景区派出所人民调解室的一名调解员,因调解公正、以理服人,吸引不少群众慕名而来,甚至被邀请到联建单位调解纠纷。“有游客坐竹排手机掉溪里要景区赔偿的;有饭店被订了团餐,游客却来不了,酒店要游客赔偿的;也有当地民宿装修工程尾款无法结清,多年僵持不下的……”当了24年调解员的江龙生,对调解过的纠纷如数家珍。经他调解后,涉事双方均表示满意。

两年来,景区派出所凝聚多方力量,加强警民协作,及时受理、解决群众求助、投诉、举报,接待游客量分别增长17.3%、18.05%,而游客投诉量分别减少3.88%、14.14%。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上,派出所建立起完善预案并多次演练实践,共救助护游客1792人次。

“5A级”服务水准提档升级

时下,武夷山正是一个繁忙时节。茶农、茶厂忙着采摘春茶、赶制新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景区派出所也忙得不可开交。

“请问身份证明要怎么开?”4月18日凌晨1时许,景区派出所身份证明窗口前,来自上海市的张先生携家人焦急地问值班民警。

“您好!您别急!”值班民警黄志毅一边安抚张先生,一边询问其具体户籍信息。1分钟后,张先生的临时身份证明便开具好。

“进入旅游旺季,因未带身份证无法入住酒店的游客很多,类似这样的情景每天会上演数次。”黄志毅说,为方便游客,景区派出所设立开具身份证明专用窗口,24小时为游客服务。

针对服务旅游的特殊性,景区派出所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别的派出所是‘警力跟着警情走’,我们是‘警力跟着游客走’。”景区派出所所长肖宏介绍,派出所在景区南入口、游客集散点和商贸集聚点设有多个警务室和巡防车,配备24小时值守巡防力量,为游客和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宣传防范、平安巡防、接处警等服务,打造了10分钟便民服务警务圈。

今年3月7日晚,景区派出所民警左秀红在巡逻中发现一名老者来回徘徊、神情紧张,于是主动上前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经了解,老人姓周,是当天下午从武夷山火车站徒步走到三姑景区,发现走错了地方,欲返回家中时迷了路,不知如何是好,这才紧张起来。考虑夜晚风大,老人晚饭也没吃,左秀红便将周老带回派出所,还为周老泡了一碗热腾腾的面。由于周老表述不清,民警经多种途径终于联系到了周老的女儿。一小时后,四处寻找父亲的周女士赶到派出所带老人回家,并对民警的热心帮助表示感谢。

“我们时常接到一些游客的紧急求助,都是突发情况,必须快速出警,提供帮助,将游客损失降到最低。”肖宏说。

旅游服务尚且如此,辖区便民服务更贴心。自2013年起,景区派出所在辖区居民区、企业等建立“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每位民警在辖区至少联络10个居民户,方便群众快速联系上民警。同时,民警还以联系点为平台,辐射周边居民,提供上门办证等服务,真正将便民服务落到实处。

和谐旅游环境升级优化

景区“善治”,首要是“平安”。在景区治安方面,景区派出所主动作为,以“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让人民群众信得过”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该所围绕群众所思、所虑、所需,不断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教育整顿期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涉旅纠纷27起,帮助、救助游客17起;创新推出微信小程序,变“群众跑”为“数据跑”,为游客开具个人住宿身份信息3000余份;优化窗口服务,实行错时服务、预约服务,购置“E政务”24小时服务终端机,为游客提供各种快速、便捷的自主服务。

此外,紧盯群众关切,对因历史等原因导致户口无法办理的问题,该所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为群众解决无法落户、无户口等问题5起。

近两年来,景区辖区内刑事案件发案数平均以8.4%的速度递减。

一边提升自我防范,一边适时调整防控。景区派出所针对辖区发案情况,动态调整防控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以公开武装巡逻震慑违法犯罪,采取便衣布控精确打击路面犯罪。

今年3月5日14时许,便衣民警在辖区交通酒店周边巡逻时,发现2名男子在路边拉车门。民警迅速上前表明身份,现场盘查这2名可疑男子,当场从男子身上搜出车内被盗的现金400余元。从发现到破案仅用了半个小时,并及时将被盗现金返还给受害人。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景区派出所通过实实在在的快速案件侦查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破案追赃返赃。“用心处置好每一件警情,用心接待好每一位群众。”肖宏表示,一直以来,景区派出所着眼辖区实际,用与武夷山景区相衬的5A级服务水准,构建“善治”格局,优化旅游环境,努力打造景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品牌效应。

(本报特约记者 杨德宝 本报记者 汤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