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我省中小学深化“一校一案”措施,落实手机禁入课堂规定

2023-01-16 10:06:57 来源:福建法治报

依法治学 提升教育质量

——我省中小学深化“一校一案”措施,落实手机禁入课堂规定

2022年秋季开学,按部就班地督促女儿收拾好学习用品后,周女士早早地将女儿送到小学校门口。

“电话手表带了吗?第一天人多,放学出来要是找不到我,记得给我打电话。”周女士最后一遍交代女儿。

刚到单位,周女士的手机就不断传来嗡嗡嗡的微信提示音。

划开手机,果然是家长群。

新学期,学校再次重申了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的通知。这学期,电子手表也被特别提示列为禁止对象。周女士身边的家长对学校禁止带手机入课堂是十分支持的。但也有些担心孩子上下学的安全问题。为了保障有通讯需求的学生,周女士女儿的学校特别在学校配备了公共电话,也同时开放了一部分申请。家长群的通知中,附加了携带手机入校的申请表,以及自愿购置电话卡的接龙。

2022年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9月1日起施行。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对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说“不”实现有法可依。

近年来,随着手机日益普及,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也逐年提高。由于中小学、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控能力较弱、价值观容易受影响,在学校使用手机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为此,省人大常委会将《规定》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规定》是全国首个专项对“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作出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也是福建省对“小快灵”“小切口”立法的又一次探索和尝试。

早在2021年2月,教育部就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等相关要求。《规定》虽全文仅五条,200多字,但内容充分体现了与其紧密衔接。

《规定》明确禁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包括电话手表,进入课堂。但考虑到现实中,学生确实存在放学需要与家长联系等携带手机入校的需求,《规定》提出学生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学校的,学生应当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管理。另外,《规定》还就违反规定情况的处理做明确,老师发现学生未经允许带手机入校的,老师应当代为保管,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进行教育。

“电子产品普及,为学生拓宽对世界的认知,丰富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长期沉迷于电子设备,对调整课堂注意力以及保护视力都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任教小学阶段课程的游老师如是说。“《规定》的施行,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

霞浦宏翔高级中学是一所全封闭式学校,学生通讯需求相对走读类学校更高。在《规定》出台前,学校便在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等处配备了100多部公共电话,学生可以使用公共电话对外进行联系。“现在学生都很自觉,习惯了一到学校就上交手机。”该校办公室主任黄新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说。《规定》施行后,该校这一做法更加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支持。

“我的自制力比较弱,禁止携带手机入课堂,是对学习负责的体现,对我比较有用。”在福州市一所民办中学就读的学生小林坦言。

《规定》自2022年9月施行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省教育部门也进一步指导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深入推进科学制定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

三明市尤溪县将严管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作为考核全县37所中小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宁德市霞浦县以主题班会、国旗下多演讲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做“手机控”。泉州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的规定。福州市明确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还有其余地市学校将手机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纳入日常督导范围,融入学生评价、文明班级评价和教师绩效考核。同时丰富学生在校的一日生活学习,引导运动锻炼、纸质化阅读丰富文娱生活等。

教育牵动万千家庭。依法治学,提升教育质量是《规定》颁布的指向所在。在2022年12月福建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的《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特别提到了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手机禁止入课堂这件小事,成为评价教育成果的一项内容。

推动各地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促进家长重视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习惯,《规定》所产生的积极、深远的影响,将随着时间多推移更加显现。

(本报记者 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