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初中生转50元坐等“慈善返利”红包? 厦门警方:小心骗子“坑娃”套路

2023-06-01 10:26:04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日讯 日前,家住厦门市的初中生小刘同学为领取一个 “慈善返利”红包,不仅被骗走了50元的零花钱,还让爷爷的账户被悄悄转走近20000元。5月31日,厦门警方通过典型案例,向广大家长进行反诈防骗宣传。

5月12日,小刘同学收到一条QQ好友申请。通过申请后,小刘就被拉进了一个QQ群,群内发布一些“慈善机构”信息,称只要往指定的账号转账就能获得高额的返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刘联系了发信息的用户,并往对方提供的账号转了50元钱。随后,对方以要转“返利款”为由,要走了小刘的收款码。不料,小刘等了许久,也没等到“返利款”到账的信息。一问,对方却称由于小刘是未成年人,被后台系统监测到了,导致“慈善机构”的账户被冻结,里面有几十万元的“善款”。“待会需要你配合解冻,否则要对此赔偿。”听对方这么一说,小刘也慌了,连忙答应配合对方进行“解冻”操作。

于是,小刘在对方的“指导”下,使用爷爷的手机,按要求打开支付宝进行一系列操作后,对方让小刘删除短信验证码和相关记录,并等待通知。直到几天后,小刘的爷爷突然发现支付宝账户中少了近20000元,立即报警求助。经过警方调查询问后,小刘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对方让小刘的‘操作’实际上是向对方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和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据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介绍,在此类骗术中,骗子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信息,称有发红包返利活动拉人入QQ、微信群,诱导被害人转钱,实施诈骗。而除了“返利”类诈骗,未成年人最容易被骗的就是网络游戏类诈骗,其中又以“赠送皮肤”“买卖游戏装备”最为常见。

在此,厦门警方提醒,家长应当协助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加强对未成年人手机使用和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方式的监管。

(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洪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