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来自省未管所的报告——“孩子,我们希望你好好长大”

2023-06-13 13:04:1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3日讯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和统计的数据,2018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年均上升7.7%,其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屡屡向上攀升的数字,不断挑动人们的神经。我们应该如何全方面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来自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省未管所”)的这份报告,或许能给出答案。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未成年人犯罪并不见得像社会大众所认为的那样是出于孩子心理偏激、思想黑暗等原因,他们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很强的主观性与意外性。”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民警叶淑婧表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之前并未蓄意想伤害他人,而是由当下的某个事件、某个原因,导致他们情绪失控,错手造成意外伤害。

学校楼梯间,由于眼神的留白给正在上下楼的同学造成了“你为什么在瞪我”的错觉,于是他们将拳头挥了出去;校外,几位学生约着去餐厅吃饭喝酒,隔壁座同学声音稍微大了一些,双方开始针锋相对,最后各有人员伤亡……“这种连误会都算不上的矛盾,仅仅因为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语,将各自的情绪无限放大,再加上没有把握好玩笑的分寸,这也是造成校园欺凌甚至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方面原因。”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民警解释道。

花季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

“我好羡慕你呀,爸爸妈妈都不给你额外布置作业。我可以当你妈妈的女儿吗?”

“我昨天跟妈妈说想出去玩,可最近考试没考好,她拒绝了我。”

“我学习还行,可爸爸希望我成绩再提高,将来当医生,可我并不喜欢。”

……

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等复杂因素交织着现实的漩涡,成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烦恼与忧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而当孩子们的成绩有下滑的趋势,家长所产生的焦虑,孩子是可以感受到并转化为压力的。叛逆的孩子早早辍学步入社会,跟着狐朋狗友“鬼混”挣钱,一不小心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变幻万千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更容易地接触到成人世界的方方面面,从而产生朦胧的好奇感与尝试欲。这造成未成年人性犯罪的事件增多。

小华与小花(均为化名)是男女朋友,女孩向男友索要生日礼物未得到满足,双方有了矛盾,于是她告发男孩强奸;早熟的女孩阿荣(化名)答应了男孩提出的性要求,却在事后发生矛盾时将男孩告上了法庭;小强(化名)与女孩发生关系导致女孩意外怀孕后,女孩家长报警将小强送进了监狱……

“多数未成年人性犯罪发生在家境不好的孩子身上,他们效仿大人谈恋爱,在生理成熟与心理幼稚的冲突下,很有可能走向性犯罪……”每一起未成年人性犯罪的背后都是教育的失职,模糊的性教育、缺失的法治意识,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剧。

我们,应该怎么教?

每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在警示人们,要加强未成年人对生命的认知、对情绪的控制以及对法律的敬畏。

“很多孩子不认为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们常把‘大不了一起死’‘死又怎样’挂在嘴边。”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民警说,青少年应该在认识、善待、珍爱、敬畏生命的基础上实现对“我”“自然”“社会”的认知。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应该加强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生命、尊重生命,此外,学校在注重学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将性教育“脱敏化”,循序渐进地建立性教育教学体系,科学地开展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观念。

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孩子会模仿、观察大人的行为,家长不光是生养,还要通过教育且是善教来对孩子的人生负责,并在学习上、生活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关注。“家长给予孩子自主权的同时要知道孩子在做什么。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首先得冷静,让孩子在冷静的氛围中思考自己言行;待双方冷静后,家长要及时关注、疏导孩子的情绪。”民警建议。

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多年来,省未管所“蒲公英”普法志愿团队将法律知识、“遇到霸凌如何解决”、警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等内容送入学校与家庭。此外,普法志愿者还将授课对象由学生向老师、家长、社工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群体延伸,全方面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潘雯君 叶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