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法院梧塘法庭:“党建+司法服务”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1日讯 今年以来,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梧塘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宗旨,不断深化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司法服务”新模式,组织法庭党员干警下沉基层一线、深入网格社区,有效化解劳资纠纷,成为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推手。 3月初,梧塘法庭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党建引领 夯基惠民”的工作部署,推进“三官一律”下基层,先后派法庭干警前往芦镇崇福村、梧塘镇九峰村、赤港经济开发区等,开展送法进乡村、送法进企业等活动。 在崇福村走访期间,梧塘法庭姚翠艳法官驻点办公,成功诉前调解了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 原来,崇福村的吴某于2022年初与某建筑劳务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后在涵江某工地抬钢筋时不慎滑倒,摔伤右手腕,经伤情鉴定为伤残十级。然而事过境迁,公司仅仅为其支付了住院医疗费及餐补,其他赔偿概不支付。于是他委托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姚法官在得知案情后,当即通知双方进行现场调解。她认真查阅书证材料,电询社保机构,发现劳务公司已为其缴纳工伤团体保险,但是吴某申请工伤待遇需要劳务公司配合完成相关手续。姚法官不厌其烦地向劳务公司法务人员释明利害关系,指明漠视员工权益的危害性。 终于,劳务公司同意立即配合吴某办理工伤待遇理赔审批手续。双方劳动关系就此解除,矛盾也在诉前得到妥善解决,纠纷得以平息。 为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品牌创建,梧塘法庭创新“3+1”办案机制,即“收案、审理、裁判”+“调解”,坚持以调解为先的审判理念,建立收案先调解、立案后调解、审理再调解、调解不成再裁判的审理模式,与司法行政、人社、工会共同推进职工法律服务“园区枫桥”机制,促进劳资纠纷调解在早期、化解在局部、解决在萌芽。 3月16日,三位务工人员分别在梧塘法庭陈蓉蓉法官的主持下,成功调解解决三起劳务合同系列纠纷。 据悉,这三位务工人员此前被于某招用,因公司经营不善,于某向三位员工分别写下欠条,进行工资结算,并约定了还款期限。但由于资金链断裂,于某无法还清三位员工的工资,于是被诉诸法院。 为了保障三位员工的合法权益,真正使该案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三效统一”,陈法官决定试图继续联系于某开展案件调解。 最终,在赤港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与几位当事人进行逐一电话沟通,制定调解方案,预约时间到法庭进行现场调解,化解双方矛盾。3月16日,四人来到法庭签署调解协议,成功握手言和。 “谢谢你们为民做主,办实事、解民忧,替我排忧解难、解决纠纷。”王某生难掩激动的泪水,拄着拐杖对回访的工作人员说道。 今年开春,家住梧塘镇漏头村的七旬老翁王某生向涵江法院梧塘法庭寄来信件,控诉其胞兄王某福在其相邻的宅基地上堆砌建筑垃圾,侵犯了他使用自家宅基地的合法权益。 为了妥善化解双方的矛盾纠纷,梧塘法庭工作人员决定引入人民调解的方式,她尝试上传案件电子卷宗到调解平台,并通过平台联系到漏头村第一书记,向其发出协助申请,共同调查调解案件进展。 在调解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王某福主动移除堆放在院子里的杂物,使得王某生的宅院得以正常使用。 为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涵江法院梧塘法庭依托乡村地域优势,率先将人民调解平台引入乡村矛盾纠纷化解,通过调解平台分类、分级指派案件给基层解纷人员,指导村居联络员、调解员共同参与诉前调解,有效维护了辖区安定稳定的局面。 (本报记者 郑家悦 陈静 通讯员 苏圣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