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伟华
在主题教育中激发奋斗精神 加快推进厦门政法工作现代化 ——访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伟华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8日讯 当前,全省上下正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大力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厦门政法队伍将如何奋力走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赶考路,推进厦门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政法保障?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厦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伟华。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提出了“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殷切嘱托。“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也提出,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福建作为、谱写福建篇章。新时代新征程上,厦门政法工作有什么奋斗目标? 李伟华: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将政法工作现代化作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和重要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政法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并立足厦门政法工作实际情况,主动提出了打造“三大城市”的更高目标。 努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我们深刻认识到“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之后的第一需求”,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厦门,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群众安全感率从2017年的94.24%上升至2022年的99.12%。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就是要不断提高防范风险隐患、打击违法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共安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让厦门人民生活在更加安全、更加和谐、更加有序的幸福家园中。 努力打造法治中国典范城市。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厦门,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市“两院”工作报告赞成率屡创新高。打造法治中国典范城市,就是要努力打造良法善治的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积极推进地方立法、严格公正执法司法、大力推动全民守法,加快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建设,营造更优的法治生态。 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创新“五安工程”、“平安星级小区”、“校园微治理”等治理新模式,全市刑事警情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至十年新低。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就是要持续深化试点建设,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积极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着力提升厦门的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效能。 记者:您刚才谈到,厦门将政法工作现代化作为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和重要保障。那么,要怎么样推进厦门政法工作现代化? 李伟华:今年的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政法工作思想观念现代化、工作体系现代化、工作能力现代化。具体到厦门来说,我们将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以政治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的关心厚爱和殷切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开创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实践财富,是我们推进厦门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最独特优势。我们将以更深的感情、更高的自觉、更大的责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厦门政法工作。 以法治强保障。厦门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创造性地将“依法治湖”作为湖治理的首要方针。我们将把法治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紧紧把握海丝中央法务区落地厦门的宝贵机遇,努力使法治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聚人心。我们日益深刻体会到,要做好新时代厦门政法工作,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其中,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更广泛的力量。我们提出要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平安文化,策划实施“五个一”工程,大力开展平安宣传,以“共享平安”的美好心愿激发“共建平安”的强大力量,让“平安厦门”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共同财富。 以科技强动能。厦门将“智慧政法”战略写入市“十四五”规划,大力建设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雪亮工程等政法工作基础设施,在疫情防控、打击犯罪、治安维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提出要打造警安法务科技“新赛道”,建设警安科技的应用示范城市、创新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为政法工作发展注入科技“新动力”。今年“9.8”投洽会期间,我们还将举办2023年中国(厦门)国际警安法务科技展,目前正在加紧推进筹备中。 记者:“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真抓实干。厦门是海丝中央法务区的首个落地城市,下一步,厦门将如何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李伟华:省委决定将厦门作为海丝中央法务区最早的落地城市,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厦门和厦门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厚期望。一年多来,厦门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快速落地了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中国海仲海上丝路仲裁中心等高端法务机构,新引入147个法务机构(项目),系列专业化国际化活动吸引线上下观众超1300万人次,有效推动我市法治生态不断优化。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法务区建设。 进一步增强聚合力。聚合力就是要让法务区汇聚更多的优质资源、优质服务、优质人才。我们将开展法务产业壮大行动,精准实施法务、泛法务、法务科技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向国家、省级层面争取资源导入,努力做优资源存量、做大资源增量。将开展人才引育行动,制定法务人才专项激励政策,推动党、政、校、企共建法务人才交流培训基地,加强人才招引,大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涉外法务人才队伍。 进一步增强创新力。创新力就是要通过不断的改革、突破、创新,在法务区建设的探索试验中形成更多改革成果。我们将开展改革创新行动,探索“海丝法务+”模式,推动涉外纠纷解决、知识产权、金融司法等领域改革创新,持续完善国际商事海事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将开展惠企便民行动,推进完善“法律服务进千企惠万企”、“海丝法务通”等服务举措和服务平台,打造“金砖法务特色专区”,创新企业外贸合规服务机制,努力提升市场主体对法务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进一步增强引领力。引领力就是要以国际化的法务区引领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将开展域外拓展行动,精心筹办第三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第三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等高规格涉外法务活动,积极面向全省、全国及境外开展法务区推介,大力鼓励支持我市法务机构“出海”发展。将开展强基固本行动,着力加强政策研究、拓展产业空间、深化共建共享,为法务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闵凌欣 叶小佑 叶蔚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