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有家“警民驿馆”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5日讯 地处“两市四县八乡镇”的长汀县馆前镇,在元朝为“馆前站”,明朝洪武初改为驿站,人文历史丰富。自警务机制改革以来,扎根此地的馆前派出所将辖区传统的 “古驿路文化”同“预防警务”相融合,在“守正”的同时开拓创新,在全市打造了首家多功能“警民联系驿馆”,为辖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为“派出所主防”找到了更为多元的发展道路。 “没电来充电,渴了来喝水,累了来休息,有事您说话”。在馆前集镇中心,警民联系驿馆牌匾和集镇其他店铺一般无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亲民。该驿馆整体展示“驿路”文化,布置成了一个小客厅,让人少了公事公办的感觉,多了“朋友家”的“接地气”。此外,驿馆内置便民茶水、便民雨伞、便民药箱、失物招领等便民服务设施,对于除非有事找民警、否则不会轻易登门的当地少数民族村民来说,更是多了几分“串门聊天”的亲切。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20年了,我终于又见到了家人!”近日,警民驿馆成功帮助失散二十载的姐弟团聚,事主赖女士拉着民警的手不住地感谢。原来,二十年前,赖女士外出务工后,与家人失去联系,后在山东结婚生子。虽然家庭幸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赖女士愈发想念家乡的亲人,终于在今年夏天,带上儿子回家寻亲。然而多年过去,馆前镇已是物是人非,赖女士找不到回家的路。看到坐落街头的警民驿馆,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向民警求助。 民警热情接待了赖女士,并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在驿馆里值班的巾帼义警巡防队队员也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帮忙打听,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就确定了赖女士家人的所在之处。最终,失散二十年的一家人终于团聚。 在馆前镇,赶集的村民都喜欢到警民驿馆喝喝水,聊聊天。馆前派出所深知“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的道理,在驿馆内设置了“服务留言簿”,并把民警和辅警微信二维码做成桌牌,让更多的群众添加“警察好友”,让民警在和群众轻松的交流中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我们村的自来水都停了好几天了,大家都只能挑水喝。”某日,前来喝茶的村民李某无意间的一句话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经民警进一步了解,通往该村的一根水管几天前被车压坏,由于不知破坏者是谁,导致一直无人维修,十几户受影响的村民饮水困难。收到群众反映后,民警立即将情况反馈给自来水公司,并联系村干部。在民警和村干部的协调下,水电师傅很快对水管进行了修复,困扰村民好几天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知道驿馆、了解驿馆、联系驿馆,社区民警和志愿者将提高驿馆知晓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让群众想来、爱来、常来。如今,来驿馆咨询业务、拉家常的村民络绎不绝。馆前派出所以此为契机,在驿馆内播放各类安全防范小视频,又在显眼位置摆放宣传资料,将禁毒、反诈等安全防范宣传以群众易懂的漫画形式进行展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抓到“活鱼”,与群众深入交流,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获得“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信息。有了“人气”的加持,民警时常在同群众拉家常的过程中提前察觉隐患、发现线索,从而服务实战。今年上半年,馆前派出所破获5起盗窃案件,全部实现快侦快破。 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1月警民联系驿馆建立以来,该驿馆共办理来访群众事项 42件,为民办实事18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9起;收集各类动态情报信息15条,查获各类刑事案件9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本报见习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