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助推“平安宁德”建设
用“公平力量”交出“平安答卷” ——宁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助推“平安宁德”建设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6日讯 “我同意你们提出的调解方案。”2023年4月5日凌晨2时许,宁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宁德市医调委”)调解室灯火通明,经过连续11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姜某家属原本激动的情绪已恢复冷静,经深思熟虑,同意了调解员提出的调解方案。 近年来,宁德市医调委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就地化解能力水平,用“公平力量”交出一份2021年以来医疗纠纷调解成功率保持100%的亮丽“成绩单”,为“平安宁德”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10月,宁德市医调委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 全年“不打烊” 提供24小时调解服务 2023年3月底,姜某因长期下肢表浅静脉迂曲到某医院住院治疗,医院根据病情对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激光闭合术,术后第2天姜某如厕后突发胸痛、心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姜某家属认为医方治疗有过错,遂与医方产生纠纷。4月4日,宁德市医调委接到调解申请后,第一时间介入连夜加班调解至次日凌晨,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医疗纠纷往往突发性强,涉及患者死亡的还具有急迫性,需要尽早确定是否需要通过尸检判断死因,类似前述调解员加班或放弃节假日投身到调解工作中的例子还有很多。宁德市医调委以“马上就办”为理念,及时响应群众调解诉求,全体调解人员时刻待命,为重大医疗纠纷案件提供24小时调解服务。“把医患双方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是我们成功化解每一起纠纷的基础。”宁德市医调委主任卓佐原表示。 建立“专家库” 提升医疗纠纷调解质效 医疗纠纷涉及医学、法学专业知识。为了更好地提升医疗纠纷调解质效,宁德市医调委将律师、退休法官、医生和司法所所长等26名不同专业领域的调解能人充实到调解队伍中,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调解员队伍。同时,建立由医学、药学等670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在化解医患矛盾纠纷具体实践中,为疑难、复杂的案件评估和调解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助力公正、及时化解医疗纠纷。 2023年3月,患者杨某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在某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术后6天突发脑出血去世。患者家属认为患者脑出血死亡是由于医方术后用药不当导致,要求医方赔偿。医方认为其诊疗规范,并无过错,拒绝赔偿。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判断医方是否存在责任,宁德市医调委启动专家咨询,从专家库中抽取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就用药是否不当等问题向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咨询意见,患者家属认为医方用药不当,该主张不成立。但咨询意见指出医方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建议医方承担轻微责任。最终医患双方参考专家咨询意见,签订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快速平息。 提高“知晓率” 倡导以调解途径化解纠纷 “你们辛苦了,真的非常感谢你们!”1月18日,金某手捧一面题有“廉洁秉公,情系民众”字样的锦旗来到宁德市医调委,对调解员近一个月来的调解工作表示感谢。 原来,金某在某医院行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后回家,当天在家里出现排黑便、呕血等症状后晕倒,经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金某认为是医方胃镜检查操作不慎导致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医方则认为胃镜检查没有操作不当,拒绝赔偿。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金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宁德市医调委倾诉了自己的“糟心事”。详细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后,调解员向医方调取全部的病历资料,通过咨询专家指出医方存在的不足,最终历经近一个月的耐心调解,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宁德市医调委通过积极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宣传,扩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度,结合日常普法宣传活动,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引导医患双方首选人民调解方式化解医疗纠纷。在宁德市,通过人民调解途径调处的医疗纠纷数量占医疗纠纷总数量的65%以上,“有医疗纠纷,找人民调解”日渐成为群众的共识。 2021年以来,宁德市医调委共接待来电来访当事人近290人次,受理医疗纠纷44件,调解成功率100%,履行率100%,无一出现反复。 (本报记者 王淇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