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企业陷入“三角债” 人民调解促“三赢”

2024-01-05 15:34:51 来源:福建法治报

2023年4月,永安市司法局燕西司法所成功化解一起合同货款纠纷。调解员理清多方关系后积极协调,力促这起“三角债”纠纷当事人达成和解,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矛盾产生:

货款久久未支付

朱某的竹器厂与管某的竹业公司原是合作伙伴。在2022年的一次合作中,朱某向管某提供竹子原材料,管某却迟迟未支付货款。随后,朱某先后6次前往管某公司,企图通过阻碍其出货的方式讨要货款,导致双方矛盾纠纷不断升级。

为此,永安市公安局燕西派出所先后出警6次,虽经民警多次调解,管某承诺向朱某分期支付货款,但仍没有兑现。随后,该所将此起民商事纠纷移送至燕西司法所,希望通过人民调解,有效化解两家企业的债权债务问题。

层层剖析:

牵扯进了“第三人”

接到派出所移送的案件后,面对朱某逐渐激烈的言辞和行为,燕西司法所调解员一边安抚着其情绪,一边耐心地进行释法,并明确指出:“采取这种‘堵门拦货’过激方式追讨债务,属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调解员还建议朱某到法院诉讼申请财产保全,但朱某不愿意,觉得费时费力费钱还伤感情。

随后,调解员采取“背靠背”调解的方式,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隔离式”座谈。朱某表示多次催讨货款无果后,才无奈采取拦货方式想要以货抵债;管某也坦白了迟迟拖欠货款的两个主要原因。

“这几年公司生意难做,资金周转本就十分困难。另外……”管某说自己和朱某本是亲戚,2020年,管某的父亲“腾叔”与朱某合作开办竹器厂,朱某主要负责提供竹原料。2022年4月,“腾叔”退出合作,朱某继续经营竹器厂,但合作期间的债权债务一直未及时整理结算,“腾叔”多次找朱某协商都无功而返,管某便一直以此为由不愿支付朱某货款。至此,该案牵扯进第三人“腾叔”,这场“三角债”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痛点”。

多方协商:

以“双调”定分止争

经过沟通,调解员了解到两家企业主是亲戚,有着“剪不断、割不下”的关系,谁都不想把问题扩大、把关系搞僵。

“要真正化解朱某与管某双方的矛盾,首先要先厘清朱某与‘腾叔’之间的债务纠纷,把三者的债权债务关系理顺。”为此,调解员以“亲情”为突破口,创新采取“一件双调”方式,邀请“腾叔”也加入了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本着“公平公正、依法调解”的原则,从“情、理、法”方面倾心为三方当事人梳理调解。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朱某与“腾叔”当即同意尽快理清合作存续期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就双方既得利益达成了一致意见。

见调解工作有了明显起色,调解员当即组织朱某、管某和“腾叔”继续协商解决货款的支付方式。三方欠款互相抵消,代物清偿、现金清偿等灵活方式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同。

2023年4月,朱某、管某、“腾叔”三方共同签订了和解协议,管某公司共欠朱某竹器厂的190多万元,由管某支付朱某欠“腾叔”的125万元,再给朱某转账10万元,剩余的55万元由管某以竹胶板实物进行折算抵扣。至此,三方之间长达1年多的“三角债”得以圆满解决。

(本报记者 胡苏婷 通讯员 董文国 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