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两级法院探索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 净化金融生态环境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金融科技的进步及监管政策的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卡、小额贷款业务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商业银行未能有效压实其自行催收责任,自行催收流于形式,轻易转向诉讼催收,该类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多元诉前解纷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甚至滋生暴力催收、违法催收等乱象,影响社会稳定,激化社会矛盾。 二、措施做法 为加强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净化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泉州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泉州市两级法院依托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积极探索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创新模式。在全国首创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模式,整合金融、司法、监管职能,构建“集中处置+行业调解+智慧审判”多元共治模式,实现社会矛盾“一窗式”受理、金融纠纷“一站式”解决。 (一)筑牢金融纠纷化解“新屏障”。运用智能初筛、批量拨号、失联修复,敦促自动履行,有效提高处置效率。坚持“诉讼兜底”理念,泉州丰泽法院组建“金融审判巡回法庭”,打造“立审执”一站式、全流程办案平台以及智慧庭审系统,实现网上立案、一键送达、自动生成文书。半年来,审结金融案件4516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22天,执行到位金额5.75亿元。 (二)打造金融领域社会治理“新名片”。建立“周小结、月通报、季讲评”制度,提炼调处成效,每月编发简报;聚焦金融消费者反映强烈问题,运用司法建议,发出“法院预警”。举办泉州海丝金融大讲堂,邀请专家解读热点问题。建立协作机制,严惩“逃废债”,整治催收乱象,净化金融市场环境。 (三)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聚焦“抓前端、治未病”,组建多元调解队伍,包含5名专职、151名兼职调解员,设立“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劳模调解室”。运用AI智能、远程视频系统与当事人“云上”沟通,通过电子签章即时生成调解协议,让多方调解不再受时空限制,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 (四)注入优化营商环境“新动能”。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对受疫情、灾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帮助超200家企业或个体户免除息费500余万元,为120家企业延长还款周期。开展“送法进银企”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法律风险意识。 三、主要成效 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经过实质化运行,坚持能动司法,延伸功能定位,改变传统金融不良资产粗放型的处置模式,集中、高效、规范化解各类金融纠纷,成功打造金融纠纷社会治理的“四大平台”。全市36家金融机构入驻,实现四类金融纠纷规范高效处置。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受理各类金融纠纷155972件,标的金额117.62亿元,调处成功35067件,调处金额25.3亿元,取得较好的金融领域社会治理效果,获省委政法委、泉州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学习强国、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四、经验启示 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构建“问题联治、矛盾联调、管服一体、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品牌共创”的新格局,与八部门齐心协力,改变传统处置模式,将大量金融纠纷化解在诉前,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金融领域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泉州经验。 (一)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支持,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调处中心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精心策划、直接指导。在市委政法委的协调下,司法机关与金融监管机构密切配合,建立打击金融犯罪协作机制,打击信用卡诈骗、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加大对“逃废债”惩治力度,依法规范催收行为,整治催收乱象。丰泽区委、区政府主动对接,筹措资金,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功能区域布局、服务保障内容和方式,为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服务保障。 (二)多方联动共治共管,创新金融领域社会治理新模式。调处中心整合金融、司法、监管职能,更好地履行金融债权保护监管职责,将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发挥前端金融风险预警、中端处置指导监督、末端司法“快审快执”作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切实保障金融债权安全。 (三).科技赋能提高治理效率,减少金融纠纷处置成本。建设调处中心线上平台,设立“金融消费者网上维权点”,金融消费者可以在线发起调解申请,由调处中心组织金融机构解决争议纠纷,在自愿、互谅基础上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减轻金融消费者诉讼成本。 (四)为民营企业纾困解压,支持实体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在处理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时,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调处方案,帮助民营企业和金融消费者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