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省女子监狱将非遗刺绣融入改造生活

2024-07-23 14:25:27 来源:福建法治报

指“生”花 “绣”新生

——省女子监狱将非遗刺绣融入改造生活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3日讯 取一缕丝线,持一根绣针,在省女子监狱,“90后”服刑人员陈某驾驭着针线律动,只见在眼前绢布上,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振翅欲飞”。

“丝语绣坊”服刑人员用心刺绣

自2015年省女子监狱在民盟福建省委的支持下引进非遗刺绣以来,越来越多女性服刑人员在刺绣、剪纸、冷凝合香等一项项非遗技艺的习练中打磨心性、获得美育、掌握技能……让非遗传承融入改造生活,是省女子监狱在艺术矫治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

破土萌芽

“是偶然的瞬间与职业的必然,碰撞出传承与坚守的火花,才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惊喜。”省女子监狱“丝语绣坊”民警清楚地记得,9年前,刺绣项目落地之初,别说外人不看好,很多民警也在发愁:“刺绣等非遗传承项目技术要求高、学艺过程枯燥,服刑人员能行吗?非遗传承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能起多大作用呢?”

当监狱决定启动刺绣项目,民盟福建省委推荐师资进监支持时,民警就带着服刑人员从针法研究开始,一步步走入刺绣的世界。刚开始几个月,老师要求她们学齐针,每天在布片上画上两条直线,一针一针地穿、引,不能重叠,不能越线。等她们终于可以绣齐了,老师便不再画线,但要求她们绣出来的必须和画线的一样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我们就是要在这一针一线的约束中让服刑人员体会规矩的意义和魅力,这是心性培养的过程,也正是监狱改造服刑人员,使其洗心革面、重塑人生的过程。”民警介绍道。

就这样坚持了两三个月,齐针过关了,民警又开始教素描和绘画,同时开设美学课程、艺术鉴赏课程,探索将刺绣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021年3月,监狱正式挂牌成立“丝语绣坊”。民警让服刑人员担任“老师”授课、带教,在监内全面展开培训,目前已有百余名服刑人员能够独立完成作品。“这几年,随着参观交流和社会帮扶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作品被看见、认可,也给服刑人员带来很大鼓励。”民警介绍道。

花开盛放

“人生这段至暗时刻,刺绣给了我艺术的熏陶,通过自己的手绣出一些很美的作品,在美的体验里感受到向上的力量。”2019年,民警带领服刑人员刺绣小组完成一幅大尺寸作品,向新中国的70岁生日献礼。服刑人员罗某说:“那么大幅作品,需要由多人通力合作完成,如何求同存异、解决冲突,就像解决改造中遇到的矛盾。是一针一线磨合而成的信任,让我们互相鼓励、协作。”

这幅《献礼70周年》一直被展陈在监狱文化馆,它以丰富的元素、充满动感的构图,寄寓了服刑人员对国家的热爱,也是作为艺术矫治项目,民警在服刑人员日常习艺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她们民族自豪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一个生动注脚。

春华秋实

高墙内非遗技艺传承的不仅是手艺,是匠心,更是破茧新生的就业信心。继非遗刺绣项目的成功开展,省女子监狱又相继引入剪纸、冷凝合香等项目。如今,从只会简单的拓图绣制,到能够自主设计创作精致繁琐的作品;从只会裁剪花样,到懂得品味文化;从“闻香识人”到荡涤心灵,以正确方式体会和感悟生活,越来越多服刑人员在刺绣、剪纸等非遗世界里体会到创造的喜悦、艺术的魅力,获得精神滋养,有了坚持动力。

今年5月底,一场名为“遇鉴丝语”的刺绣作品展览在福建省图书馆展出。除了屏风、条屏等装饰性作品,还能看到书签、扇坠、台屏等精巧、实用的绣艺衍生品,这些都是“丝语绣坊”服刑人员的创意和作品。民盟福建省委工作人员在展览现场表示,将持续调研、积极协调,争取将具备相应能力的服刑人员纳入福建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范畴。

(巨莉 林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