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检察干部周国勇的援藏随感

2024-10-25 12:40:40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一次援藏行 一生雪域情

——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检察干部周国勇的援藏随感

今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福州市长乐区检察院积极响应“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今年4月选派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周国勇赴昌都开展为期6个月的业务对口援助工作,挂职昌都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第一主任。

“一次援藏路,一生雪域情!”在周国勇看来,援藏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财富。这条路,每位援藏人坚定而无悔。

有一种人生经历叫“援藏”。今年9月上旬的那次连续多日的行程,则给周国勇留下了半年援藏以来最深的体会。

一路石块散落 随处可见标语

今年9月上旬,周国勇和昌都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主任王科等一行人出差左贡、芒康、洛隆、边坝等地,开展“一站式”帮带、高质效案件督导、案件质量评查、巡回授课等工作。

从昌都市区到洛隆、边坝,要走川藏中线的349国道。349国道是茶马古道(唐宋时期西藏与内地茶马贸易的主要通道)的必经之路,周国勇是第一次行走于此。

“西藏各地路途遥远,下乡基本都要半天甚至一天的车程。这种节奏,我事先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周国勇坦言。

因349国道至洛隆县城路段正在进行国道升级改造,他们选择了省道303线并经502线奔赴洛隆县,再前往最远的边坝县人民检察院。

奔走在路上,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沿途的雪山、草原、牦牛,而是随处可见的警示标牌“前方落石,观察通行”。车辆在崇山峻岭中穿梭,伴随着怒江的一路奔腾,看似诗情画意,实则险象环生。

奔驰在山路间,时而持续爬升上千米的雪山之巅,时而向峡谷深处蜿蜒,道路狭窄,状况频发,要时刻注意对面的车辆、路面的石头。每行驶几十公里左右,周国勇就会看见散落路面的石子、石块,大的石块居然有半米多高,“这些石头都是山上落下来的”。

路途中,除了最常见的“前方落石,观察通行”,还有类似的“路面暗冰、谨慎驾驶”“弯多慢行”等标语。“这些都在持续加剧我的不安,让我对‘远在阿里、苦在那曲、险在昌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周国勇说。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从早上9时30分出发,到晚上7时,一行人才到达边坝县人民检察院。第二天早上,周国勇在交流授课时的第一句感慨就是:“昌都一个县,福建跑一遍。”边坝县海拔3650米,两个小时的交流授课,他在间隙中已吸完一瓶便携式氧气。

案件评查、现场督导后,周国勇一行人马上驱车返回洛隆,又是直到傍晚才抵达。“望着热情等候的同仁,我却一身疲惫。终于进了酒店休息,却发现房间没有供氧,那晚又是辗转反侧的一夜。次日上午,完成工作任务后,我们迅速驱车赶往昌都市区。”周国勇说。

回到昌都市区,开着制氧机和加湿器,卸下了这3天1000多公里山路的疲惫。“一路上,司机要全神贯注驾驶几个小时不停歇,王科主任则需要和基层检察院保持沟通、亲自督导……”周国勇思绪万千,在西藏,不论是汉族干部还是藏族干部,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高海拔缺氧地区,这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品德令他十分敬佩。

“我的援藏工作虽结束,但我的同仁还要在雪域高原奋斗一辈子。”周国勇说,因为有他们的守护,雪域高原才更加美丽;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感受到岁月静好。

(本报记者 陈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