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民警的“显眼包”
说起“显眼包”一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莆田公安民警,也有他们独特的“显眼包”。 睡袋 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黄瓜村、筶杯村地处海岛,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从事捕捞、养殖的渔民,交通相对不便。莆田市公安局埭头派出所推出“睡袋勤务”,把服务送到海岛群众家门口,架起警民“连心桥”。 以前,民警在窗口等着群众来。现在,把窗口“背”到群众家里去。“睡袋勤务”如今成了海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睡袋勤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住村开展工作,社区民警每月至少住村两次,每次不少于三天。 民警找到联系好的村民家,铺好睡袋,摆出工作用品,小小的房间瞬间化身一间小型的“勤务室”。 以前岛上群众报警,受轮渡的影响,民警不能马上进岛处理。“睡袋勤务”落实后,大大提高了处警效率,法律宣传、安全检查、矛盾化解、出海船舶报备,把“窗口”装进睡袋,把“业务”背进海岛,把“平安”带进村居。 背包 莆田涵江山区面积597平方公里,涵盖5个乡镇、88个行政村。各村坐落分散,村民大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群众平时出门办事较为不便。为将警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莆田市公安局萩芦联勤联防派出所推出“背包勤务”,解决了辖区跨度大,群众居住分散的服务管理难题。 笔记本电脑、警务通、指纹录入仪、警民联系卡、民情记事本、一沓宣传资料,有时还会捎带一些居民身份证及户口簿,这就是萩芦联勤联防派出所民警“背包”里的物品。 “背包勤务”将群众的需求和派出所的工作,统统“放”进警务背包。主动走进群众中间普法宣传、服务群众、化解矛盾…… 背包民警走到哪,社区勤务跟到哪,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的警务室”。 挎包 莆田市城厢区的居民每天总能看见社区民警背着挎包,骑着电动自行车在街头巷尾穿梭。 他们用“挎包勤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守护着辖区的“烟火气”。 挎包里并没有装什么稀奇的宝贝,一本社区笔记、一支笔、一沓宣传单、一叠警民联系卡,是“挎包勤务”实用的工具。 “小挎包”发挥“大效能”,他们把民情装在包里,把群众装在心里,织起了动态巡逻的“防护网”。 手提包 为避免民警在警情处置工作中可能存在遗漏点,莆田市公安局北岸分局为处警民警量身定制“处警功能包”。 “处警功能包”将处警工作中常用文具及文书模板、警务通和充电宝等收纳其中。 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处警民警接到警情后,即可“拎包上阵”,第一时间为报警群众制作笔录,详细了解案情。 让群众少跑腿的同时,民警第一时间开展证据固定工作,防止证据流失,有效提高处警质量。 出警闻令即动,处警文明规范,“处警功能包”让处警更有底气。 这些“显眼包”也许并不“显眼”,显眼的是莆田公安民警那热忱为民的真心,那扎实工作的耐心,更是那颗无私奉献的初心。 (陈静 陈琦 黄颖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