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涵江法院“三力”齐发,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10日讯 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解纷新渠道,“三力”齐发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亮出“护知产、助创新、促营商”新名片,为服务和保障辖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力量。 提升知识产权矛盾“化解力” 当下诸多KTV、娱乐会所在未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以下简称音集协)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并支付使用费的情况下即向不特定公众提供音集协享有放映权和复制权的音乐电视作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涵江法院在收到音集协提起的批量诉讼后,一方面,携手莆田市贸促会、莆田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国际商会理事单位莆田市娱乐协会共同走访多家案涉娱乐场所,既释法说理又分析是非得失。另一方面,该院将典型案例重点向娱乐行业公开宣传,引导一批处于观望的经营者积极与音集协商定签署《音像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或续签合同,音集协亦就已支付使用费的被告申请撤诉。 该系列案件圆满解决是涵江法院提升知识产权矛盾“化解力”的一个剪影。面对知识产权纠纷爆发性增长趋势,涵江法院坚持内外协调双向发力,采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知识产权案件的引导和疏导端发力,为知产解纷不断注入鲜活动能。 涵江法院与中国贸促会莆田调解中心积极联动,充分发挥府院联动力量,依托贸促会在商事行业中的协调联络能力,开展知识产权诉前调解工作。 目前,共委派调解80余件涉食品商标侵权、知名服饰商标侵权、医疗商标侵权、学校或教育机构著作权侵权等典型侵犯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成功调解并执行完毕达40余件。 汇集知识产权解纷“聚合力” 据悉,近年来,涵江法院聘请特邀调解员助力知产解纷,借鉴调解成功的案例及典型判例向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以案释法,引导双方当事人商定合理的赔偿金额,让实际履行成为可能。 在处理某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某健康产品有限公司就市面上的侵权商家提起的批量诉讼中,原告提出了上万乃至数十万的赔偿请求。调解员叶文林积极联系被告方,了解到被告均有一定的调解意向,但面对高昂的赔偿费用缺乏赔付能力。 特邀调解员结合终端商户的经营规模、销售情况、侵权情节等情形引导双方当事人商定合理的赔偿金额,将实际履行能力纳入首要调解考量要素,向原告方说明缺乏执行可能性的高额赔偿判决依旧是纸面上的权利,并引导原告将主要维权力度从末端的销售商转移到上游源头侵权产品生产商,否则侵权行为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而屡禁不止。向被告方借以调解成功的案例及典型判例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以案释法,让被告认识到自身的侵权行为,及时下架侵权链接并支付合理的赔偿费用。 “担任调解员期间,我收到不少案件,被告对于侵权事实不持异议,但原告提出的高额赔偿金才是双方矛盾的争议焦点。我们既要保护原告的权利,也要考虑被告的可履行性。可履行的调解才能达到真正案结事了的双赢效果。”调解员叶文林如是说道。 自2024年8月聘任调解员以来,已成功化解纠纷70余件,有效助力知产解纷效能。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力” 排查化解走在前,普法宣传见实效。近年来,涵江法院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工作,结合辖区内商户分布的集中程度,选定商城服务点、后度社区、顶铺社区、涵中社区、卓坡社区为重点宣传口,通过向商城商户、社区群众发放知识产权宣传册、提供普法答疑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审判影响力带到一线。 “一个好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涵江法院不定期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将涉著作权侵权纠纷、商标权纠纷等不同领域的裁判案例为代表,以类案的裁判尺度为指引,为生产者、经营者划定行为红线,引导商户衡量侵权风险及代价,有效将纠纷止于未发。 4月24日,一场精彩的模拟法庭在涵江法院拉开序幕,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以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为原型,通过庭审争议焦点归纳、原被告举证质证、法庭调查及辩论,真实还原庭审过程,沉浸式体验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流程。 涵江法院以模拟法庭为契机,为学生构筑起知识产权侵权及保护的法律框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创业实践中,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及合规方式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涵江法院将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格局,不断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新举措,打好多元联动、高效解纷、常态普法“组合拳”,不断锤炼司法护企“硬功夫”,共同谱写涵江知识产权事业新篇章。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陈婷 苏圣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