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四级巡防”守平安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24日讯 武平县地处武夷山脉的最南端,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近年来,武平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做实做细“四级巡防”工作,全力守护着梁野大地的和谐与安宁,形成了一道具有武平特色的巡防“风景线”。 科学布局 织密全域巡防网格 “每天都能看到警车在巡逻,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安全感满满!”在武平县梁野文化广场散步的刘大妈,乐呵呵地说。 在武平,白天能看到警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夜晚警灯闪烁,巡逻与应急处置协同配合。武平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秉持“以点带线控面、辐射周边、巡处结合、相互策应”的理念,严格落实高峰勤务机制、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机制以及“1、3、5 分钟”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划分设立“四个巡防层级”,四个层级相互配合,实现连巡联防,确保平安和谐。 目前,武平全县共划分2个防控区域,4条必巡线,12个必巡点,共建203个社区村居巡防点,采取“步巡+车巡+定点巡+无人机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巡逻密度,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大幅提高,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智慧赋能 科技领航提升效能 在“四级巡防”工作中,武平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积极践行“科技强警、智慧赋能”的警务发展理念,全力构建集指挥调度、视频巡查、联防联控于一体的指挥管理体系,巧妙融合科技巡查优势与传统街面巡防经验,精心打造流程化的四级视频巡查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无死角的巡防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警用无人机在武平县巡逻防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9月,随着一阵“嗡嗡”的机翼声响起,一架警用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展开动态巡查工作。借助无人机巡查,民警及时发现河滨公园内存在聚众赌博的情况,并立即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喊话器进行高空喊话,并同步拍照取证,有效净化了公园的治安环境。 群防群治 携手共建安全堡垒 武平县充分发挥网格员、志愿者、蓝天救援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通过设立联勤联动办公室,紧密联结梁野联动突击队、蓝天救援队、无人机协会等多元力量,精心培育义警队伍、深化警保联控机制、强化应急救援联动,搭建起协同作战的高效桥梁。同时,以社(村)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为主要群防力量,织密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全方位激活“四级巡防”体系的神经末梢。 1月30日22时许,武平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岩前镇有人上山失联,请求救援。接警后,岩前派出所与蓝天救援队、岩前巡防队员迅速汇合,兵分三路开展搜救行动。经过3个多小时的协同配合,最终在一处山坳处找到走失人员。 2024年以来,武平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发动群防群治巡防力量参与巡逻防控工作150余次,参与人次达1200余人,救助帮扶群众60余人次。 锻造精兵 协同构筑应急线 “有非法人员闯入,请求处置!”2月13日,开学前夕,武平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走进刘亚楼红军小学组织开展“最小作战单元”反恐防暴安全演练活动,模拟各类突发情况,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到反恐防暴工作的专业性与重要性,切实筑牢校园“安全网”。 围绕“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快速响应机制,武平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的重点学校、医院、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全面布局组建最小应急单元队伍,并定期开展“最小作战单元”培训,重点讲解防暴盾牌、防暴棍、约束叉等安保防护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最小应急单元发挥实质效能,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筑牢应急处置突发情况的坚实防线。 截至目前,武平县已成功组建55个最小应急单元,吸纳成员220余人。 (本报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林加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