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柘荣县公安局普法宣传队创新工作方法

2025-02-26 11:16:51 来源:福建法治报

柘荣县公安局普法宣传队创新工作方法——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26日讯 “宣传员教会我如何辨别‘山寨品牌’和‘篡改日期’的商品,把我们看不懂的法律用简单的语言讲解给我们听,真是实用又贴心。”近日,听完柘荣县公安局普法宣传队的讲解后,双城镇某零售店店主吴老板对宣传员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柘荣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将负责交通安全宣传的交警大队女子骑行中队升格为县公安局普法宣传队,在守护群众出行安全的同时,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为柘荣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如今,普法宣传队已然成为柘荣普法的一张亮丽名片。

普法融入执法

柘荣县雨量充沛,部分车主会在电动车上违规加装雨篷。“遮雨篷随时可能变成伤人‘利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非法拼改装的电动车禁止上路且会受到行政处罚,请立即拆除。”2月20日18时,正在执勤的普法宣传队员拦停一辆违规加装雨篷的电动车。队员一边拆除雨篷,一边提醒车主骑车不能大意。

为巩固拓展县域道路精细治理工作成效、破解县域交通精细化管理难题,普法宣传队加大高峰时段交通主干道、学校路口的管控力度,以动态巡控、定点查纠、普法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对不佩戴安全头盔、不系安全带、超员、违规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普法和查处,从根源上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全力打造安全、畅通、和谐、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们强调柔性执法的同时,将普法工作融入执法全过程,通过现场讲法、举例释法、用事说法等方式,讲清法律法规条款,让执法更加合情合理,群众更加心服口服。”普法宣传队队长黄雨欣介绍道。

2024年以来,普法宣传队在全县8个重点路段设置卡点,常态化开展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整治行动,现场处罚未按规定佩戴头盔237起,拆除非法加装雨篷1600个。

进村入户送法

一支笔、一个日记本、一摞宣传资料、一张警民联络卡……这是普法宣传队队员“警务背包”中的物品。普法宣传队拓展“背包警务”模式,通过“送法上门”,实现普法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

楮坪乡仙岭村是天麻、黄精种植基地,国道104线柘荣楮坪乡附近路段有一个连续5.3公里长下坡,往来车辆较多,交通情况复杂。在这里居住的村民出行多以摩托车、三轮车为主,农用三轮车载人、穿拖鞋骑摩托车、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针对辖区村民居住分散、集中宣讲难度大等实际情况,普法宣传队将安全知识“装进背包”,开展“美丽乡村行”“上门送教”等活动,走进村居凉亭、庙会,向偏远地区村民开展普法宣传,架起警民“连心桥”。

不仅如此,普法宣传队还联合各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用好乡规民约,鼓励开展创建“零酒驾”乡村、“零酒驾”乡镇行动,利用农村“大喇叭”播放交通安全提示,让交通安全知识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回响。2024年以来,普法宣传队足迹遍布全县119个行政村(社区)、30所中小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77场,受众达4.3万人。

化解矛盾用法

为实现矛盾纠纷调处从“灭火”向“防火”转变,从程序化调解到“板凳会”“院坝会”拉家常转变,普法宣传队员带上小板凳,同群众一起坐下来,直面问题、直击矛盾,把调处工作延伸至村民院落、百姓家中,在源头治理上下好“先手棋”。

“警察同志,请你们帮我评评理!”元宵节当天,普法宣传队在下乡时发现一对夫妻因生活琐事引发争执和肢体冲突。原来,聂先生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其妻子对此一直有心结,二人因此发生争吵。

了解情况后,普法宣传队员拿出小板凳,以拉家常的方式分别向双方释法明理。“我的年龄与你相仿,非常能理解你一个人居家带孩子的感受,如果日后有需要可以直接跟我联系,同为女性又是同龄人交流起来会更好。”普法宣传队员对聂先生的妻子说道。经过数小时耐心劝解,矛盾终于化解,夫妻重归于好。

“女警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让人感觉特别贴心。”辖区群众袁阿姨说道。普法宣传队的柔性调解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2024年1月以来,普法宣传队调解婚恋、家庭纠纷32起,为妇女、儿童提供帮助420余人次。

(本报记者 王淇锋 通讯员 孔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