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警”色叫担当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5日讯 3月1日一大早,安溪县公安局感德派出所民警王学伟和队友们便来到辖区洪佑村的茶叶公园开启一天的巡逻任务。此时,春日的暖阳倾洒,烂漫樱花将蜿蜒小道装点成粉色的梦幻长廊,游客们悠然漫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穿梭其中的那抹“警察蓝”,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温暖而有力的一笔。 王学伟巡逻至一处热门打卡点时,敏锐发现附近陡坡存在安全隐患,迅速行动,用安全警戒带将危险区域围起,警示标志也随即放置妥当。 随着气温逐渐攀升,前来游玩的游客如潮水般不断涌来。王学伟和队员们抓住时机,穿梭在人群中,开启了多样化宣传。他们用闽南语和普通话交替讲解,“点点烟头火,能毁万亩林”“转账之前先莫急,核实身份再决定”,森林防火、反诈、交通安全等知识在一句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和生动案例中,被游客们轻松接受。一个上午,100余份宣传资料便分发到游客手中,安全意识也悄然扎根在大家心间。 这看似平凡的一天,其实是安溪县公安局强化景区和非景区景点巡查工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安溪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创新,主动与政府部门紧密联动协作,让警务网格与社区网格、综治网格深度融合,携手景区及非景区的治安巡逻队伍,对各类风险点进行地毯式排查巡逻,极大地提高了见警率与管事率。 在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上,安溪县公安局整合派出所、医疗救援队及民间救援队等多方力量,组建起30余支巡防队伍与142个巡防力量频繁开展综合应急演练,时刻准备应对各类安全事件,做到有备无患。在科技赋能方面,安溪县公安局同样走在前列。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充分利用人像识别、电子围栏、无人机等先进科技手段,构建起信息化预警防控体系。这一体系如同一张无形的安全大网,精准捕捉景点人流变化、重点对象行踪以及突发事件苗头,实现了预防、预警的及时性、准确性与高效性,让景区和非景区景点的安全防控更上一层楼。 如今,安溪县的景区和非景区景点已发生显著变化。全县已设立5个警务室、7个报警点,完成对77处景点场所监控建设现状的梳理,并实现140个监控联网。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让景区秩序井然,也为游客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能安心欣赏安溪的乡村美景。 (本报记者 叶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