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诚信体系人人有责
上个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窃以为,出台《规定》尤为必要,因为它意味着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进入全面监管时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不正当竞争现象也越发严重,其中“刷单炒信”更是以其所具有的伪装性产生极大危害,甚至成为网络黑灰产业。 “雇水军”爆炒人气,“寄空包”狂刷流量!“刷单炒信”看似表象,但对诚信体系确有破坏性的作用,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原本,设置用户评价系统和信誉等级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户了解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一种信用体系,也是为用户作选择提供更好的参考。然而,有些商家为了引流,采取“刷单炒信”手段,让这种信用体系的作用大打折扣,让消费者无法准确识别有用的信息,不仅浪费大量的精力,知情权还受到侵犯。 可见,“刷单炒信”百害而无一利。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首先要打击“刷单炒信”。 当然,我们从数据上可以直观感受国家对此行为的打击力度。据悉,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整治,加大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组织专业团队以及利用网络软文、网络红人、知名博主、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3128件,罚没金额2.06亿元。 虽然保持高压打击,但“刷单炒信”依然猖獗。个中原因,与各个利益方盘根错节、沆瀣一气不无关系。若想全面治理“刷单炒信”,除了出台《规定》从法律层面对这一行为进行禁止,还需要各个环节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股歪风邪气,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如快递公司必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把好快递业务核验关,不能做不法刷单的“帮凶”;各网购平台则必须明白,自身承担着监管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平台必须负起主体责任,及时处置违规商家,更要积极配合行政部门的治理。 同时,因为“刷单炒信”手法不断变异,也对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他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实现更精准地治理。也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打击“刷单炒信”行为方能更加有效。 总之,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积累真实的信誉度,有赖于每个人的努力。唯此,社会诚信的大环境,才能真正为所有人共享。 (本报记者 洪凌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