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现状调查

2019-03-01 13:00:07 来源:福建法治报

担心学生忘记功课  授课老师有话要说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微信布置作业的问题,有些家长称可以理解和支持。

家住江西省宜春市的李先生对于老师用微信布置作业的方式很支持。他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有时候孩子会忘记或者不清楚作业的具体情况,如果自己能在微信群里看到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就会省去一些麻烦。

“微信不收费又方便,老师布置作业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及时看到,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监督孩子的作业情况,也避免了孩子对作业有所遗忘。”李先生说,“在家长群里,许多家长经常主动问老师当天的作业是什么。”

也有不少家长对记者称,虽然微信布置作业确实更加方便快捷,但在无形中将很多负担加到了家长身上。虽说孩子的家庭管理和教育非常重要,但对于家长来说,过多的负担不仅让家长很累,而且容易导致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矛盾冲突。

而天津市某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则对记者说:“其实我们也不想通过微信布置作业,但是自从有了家长群,每天总会有家长在群里问作业是什么,甚至没等孩子放学就开始问。我刚回到家,微信里的家长群就滴滴响个不停,甚至还有好多家长会私聊问作业是什么。”

这名班主任告诉记者,有时候家长不看群里的聊天记录,自己已经在微信上发过一遍作业情况了,过半个小时后又有家长问相同的问题,只好再发一遍。“甚至要发十几遍。到了深夜,还有学生家长在问今天的作业是什么。”这名班主任称自己也很无奈。

“所以,为了避免孩子们记不清作业,我也只能每天到微信群里说一遍,因为总有孩子抄作业不仔细而抄错的,或者没有抄写清楚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我们有时候也很为难,如果不在微信群里发布作业,家长们会担心孩子没有弄清楚作业。发布了作业,家长们又会嫌麻烦。”这名班主任对记者说。

(法制日报)

观点采撷:

“禁微信QQ布置作业”,究竟有何深意?

近日,媒体再次热议的“教育部明确教师不得通过微信和QQ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持续在坊间发酵。在作业环节普及科技手段,究竟是提高效率的好事,还是弊大于利的做法,值得学校、老师和家长深思。

教育部的初衷是很明确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确实,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工劳动正在主动让渡给机器设备来实现。教学劳动尤其是重复性、机械式的工作形态发生蜕变。就此而言,老师的体力劳动在明显减轻,这也是科技进步对人性关怀的贡献。关键是要判断,老师核心使命的含金量会不会也跟着下降?

当前,在大部分学校课堂,有投影、用PPT、放视频,甚至直接发微信布置作业,都能直接代替粉笔字。这意味着课堂的信息密度和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因为可能连粉笔字板书的缓冲时间都没有了,老师授课和学生接纳几乎实现共时。至于课后的微信群和QQ群,初衷是对短信的一种升级,用于传达学习任务。但是如果让家长深度嵌入,确实也会存在责权不清的问题。

许多学校都在教育部门的提倡下追求“家校共育”,这个理念是要让孩子实现从学校到家庭360度无缝对接,避免管教真空。但是共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不能只理解为家校双方一起来管作业。何况即使共育,也应有分工。因为我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可见,学校和老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读书状态、作业反馈和行为规范,家长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灵、态度、习惯和能力等。要让一个远离校园多年的家长熟悉当天孩子作业的一切,真的勉为其难。而微信和QQ群的无节制使用,恰恰开启了压力持续向家庭传导的通道。一个班的作业和成绩,本来是直接反映教师水平的,但因有家长守门、把关,盯作业、批改和修正,使得学生作业看起来都很完美,那无疑是对教学信号的扭曲。又比如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老师又不会一对一教育,家长不得不送去机构补课,作业变漂亮了,该算谁的贡献呢?

正因为家长普遍地投入孩子教育,使得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强大后盾。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会弱化孩子的内生能力,以至于对自己不负责,因为课后还能靠家长和手机补救。另一方面,也会让某些学校和老师形成一种“家长就该全能”的错觉,这种风气在低幼阶段尤其明显。

禁止用微信与QQ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旨在敦促已经有些模糊的教学责任归位。

( 耀琪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