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揭示家装行业猫腻

2019-05-30 11:10:37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一百种霸王条款  一千个加价理由
 
买房装修几乎是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的大事。装修行业水非常深,暗藏许多陷阱,尤其是对于第一次装修的人来说,一时不察就会上当受骗。
 
装修公司的套路都有哪些?如何避免这些套路?
 
低价背后是擅自增项多收费
 
“经典套餐6.16万元”“每平米只需799元”“8.8万元拎包入住”……现在,不少互联网家装公司会打着“低价全包”的口号揽客,殊不知看似低价的背后很可能有加价套路。
 
2018年10月,家住北京的孟女士花12万元购买了某互联网家装公司的装修套餐。但在施工过程中,工长提出墙体过薄,需要增加保温层,且并未告知具体每平米多少钱,也没有报价单,要求孟女士私下把几千元钱交给他,不走公司账户。
 
“工长的上述行为属于私自增项,是不合理收费,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支付。”验房师王清华在建设项目管理行业从业20多年,他表示,在装修过程中,所有的项目一定要按米、平方米收费,在合同中提前约定好价格,防止装修公司虚报价格。
 
这种低价签约、中途加价的情况并不少见,屡屡被媒体曝光。上海于女士包工包料把店面交给装修公司,约定预算为24万元,但工程中装修公司加价10万元,包括材料品牌变更产生的差价、预算中漏算关键施工项目需额外增补等情况。
 
对此,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时兵认为,家装的实际施工与提前预估相比存在变量,后期根据实际施工的工程量多退少补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不少装修公司利用这一点,在商业行为上失范。”周时兵说,故意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后续再加价“回血”,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上当受骗感。
 
装修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约定
 
都说“一分钱一分货”,但问题在于,花了高价也不一定能买到满意的装修服务。
 
比如,有业主反映,自己购买了一处面积较大的住宅,由于工作繁忙,不方便去现场监工,特意找到一家口碑不错的大型装修公司,拿出上百万元装修预算。但验收时却发现房屋装修有严重质量问题,“墙体开裂,卫生间出现空鼓,地暖冷热接反”。
 
山东省济南市的王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据报道,王女士花106万元高价装修别墅,收房时发现房间味道刺鼻,经测试甲醛超标3倍。其中,别墅衣帽间的衣橱门板为密度板,主板为锯末板。专业人士介绍称,这两种板材都是用大量胶黏剂合成的,甲醛含量较高。
 
“不仅是木质家具,装修公司可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地方非常多。”验房师王清华说,比如贴壁纸的粘胶,在市场上价格差距明显,环保性也不同,不排除有些施工人员会把100多元钱一瓶的环保粘胶偷换成每瓶5元钱的劣质粘胶使用。
 
王清华还提醒消费者,要注意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比如电线管的弯度、水管的直径和壁厚是否符合标准。
 
延期违约时赔付标准不清
 
除了装修质量,在装修工程的延期和违约金赔付方面也很容易引发纠纷。
 
孟女士的房子自2018年10月开始装修,合同写明竣工日期是2019年1月,由于装修公司的橱柜制作出现问题,一直拖延到4月份才完工。但是,在计算延期赔偿金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签订主合同之后,装修公司过几天又要求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主合同提到,由于装修公司的原因延误工期的,应该赔付工程造价总额的千分之二,而在补充协议里,金额变成了延期一天赔付100元。”她说,“因为补充协议内容太多,所以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一项,装修公司也没有告知这一变化。”
 
这种情况下应该以哪份合同为准?装修公司的行为又是否合法呢?北京云通律师事务所主任闫兵表示,就同一个具体事项有两种互斥约定的,除合同中明确了效力等级的,应以后约定为准。也就是说,应当以补充协议的约定为准。
 
闫兵说,装修公司的行为显然是违约的,但是不宜定性为违法。法律保护的是当事人双方的约定,一般不会就一个合同关系中的具体行为作出规范。不过,依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当事人遭受的实际损失明显高于约定的违约责任的,也可以主张要求对方承担损失赔偿责任。